标签:
杂谈 |

广西北面僻远的三江侗族地区有八个连成一片的美丽的侗寨,叫做程阳八寨,那里的风雨桥远近闻名。
去年春节,老苏从北京来广西,说想看看真正的少数民族民俗,戏戏只好当起向导,带着老苏往侗寨跑,因为广西少数民族汉化速度比较快,也只剩下融水三江一带依然保存一些原生态少数民族风情了。进入了程阳境内,踏过风雨桥,就看到高耸入云的侗寨鼓数,数十座吊脚木楼依坡而建,分散在鼓楼周围。当地的朋友老杨是个敦实的侗家小伙,略有些腼腆。老杨在寨子里的老房子是一座宽大的吊脚木楼,底层圈养着猪和一匹公马,老杨骄傲地告诉我们,他家这匹公马是坡会斗马亚军,顶呱呱地好;二楼住人,有廊屋迎客,有火塘祛寒烧茶做饭熏腊肉;通过狭窄木梯攀上三楼,是一个粮仓,堆放着一些稻米、糯米和苞谷。

参观完毕,老杨的奶奶正在烧水打油茶,笑眯眯地叽里咕噜说着侗话,老杨解释说,奶奶说昨天晚上她们家火塘里的火喷燃起来好几次呢,他们的习俗称之为“火笑”,火一笑就有贵客来了。
正如广东人在有朋自远方来时必须上茶楼叹茶一样,打油茶就是侗族人迎接远方贵宾的习俗。在火塘上支起一个锅架,放上一口古老的带漏口的小铁锅,再倒入茶籽油,把当地产的一种苦茶放到油中翻炒出香气,然后加水煮茶。锅里煮着油茶,老人家还在火塘周围摆上茶碗,手脚麻利的把炒好的米花、油果、花生米和熬得粉粉的眉豆平均分派到各个茶碗内,等到油茶在锅里扑哧扑哧开了锅,散发出一阵阵淡雅茶香,奶奶用一个特制的竹筛过滤出茶水,倒到一个陶制的茶盅里,马上撒上一把切好的葱花,油茶就算是煮好了。煮好的油茶热腾腾的往茶碗里一倒,干干酥酥地米花和油果吸收了油茶后,滋滋作响迅速膨胀,加一点点盐调味,侗家人喝油茶还喜欢点眉豆和糯米饭,粉粉糯糯的,口感上更有层次。

老杨一边往大家茶碗里倒着油茶,一边忙不迭地招呼:“三碗不过岗,来侗家喝油茶也必须一口气喝三碗哈!”老杨还说他们这里的人,每天早晚各喝一顿油茶,喝完感觉精神旺盛,攀过两座山都还可以唱歌!我说晚上喝茶怕不好吧,会睡不着的。老杨憨憨地说没问题。因为寨子里的小伙子追求的女孩是采取公平竞争的,到了晚上,腊汉(小伙)就相约到那个心仪的姑娘的家里,喝着油茶,相互比赛着吹芦笙和唱歌,谁的油茶喝得多,谁的芦笙吹得响,谁的情歌唱得好,谁就更容易赢得姑娘的芳心。老杨说这是侗家独特的“坐夜”,我打趣说:“那不是现实版的《非诚勿扰》嘛!”。老杨笑笑说,对喽!但我们侗家人爱就大大方方爱,绝不像你们城里人那样扭捏,如果寨子里有人娶新娘了,新娘子曾经和他们坐过夜,就会闹着新娘给他们打油茶吃,算是最后一次油茶告别。

与三江相邻的龙胜瑶族也喝油茶,但是瑶族喝油茶时,主人只给你一根筷子,如果你不想再喝时,就将这根筷子架到碗上,主人一看就明白,不会再斟下一碗。如果不这样做,主人就会认为你没喝够,就会陪你一直喝下去。侗家油茶在规矩上没那么多讲究,但对茶叶的要求比较高,比如一定要选当地出产的高山云雾茶,煮出的茶水会呈现天然的奶白,而用一般的红茶绿茶煮出的茶水都是黄褐色的;然后,喝茶的过程要先苦后甜,第一道苦,第二道涩,第三道淡,第四道甜,哎,真是扎扎实实地甜啊,一问才知道最后一道茶水里是放了白糖的,所以前面喝的是原味茶,最后喝的是糖茶!甜侗家人认为喝油茶和人生都是一样的,同样都要慢慢品尝,好好领略,才可以收获美好。

三碗油茶一饮而尽,分外精神,此时屋外春雨氤氲,远处一棵老茶树又冒出新绿。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