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老鱼家的戏美食戏戏海南三亚美食鱼煲三亚建设街 |
分类: 戏游山水.人在旅途 |
(更多好戏在微博)
行走在三亚市区的晚里,作为一个与这个海岛一水相望的广西过客,更多的感觉此邦如彼邦。无论是街边的常绿树木还是那些低矮破旧的老城区,再还是那些随处可见的露天摆卖的小吃摊,一个个骨架精瘦黑红健康脸的男人,慵懒地喝着酒喊着码,都恍如回到了南宁的中山路,或者建政路夜市。
几乎已经忘了自己有多久没有再去中山路夜市中吃那些白灼香螺,蒜蓉烤大蚝、炒蛏子和紫苏酸笋炒田螺。想起初初到南宁落脚的那些年,一到夜幕降临,仿佛有条馋虫在招唤,身不由已便往那条街上跑,白日静悄悄的小街撕开了宁静的伪装,一列列矮小原木的桌椅,只要一坐低,桌上就像变戏法的瞬间铺满一碟又一碟的大蚬小蟹,细细一看,那硬壳下的软体动物仿佛还在蠕动还在呼吸。。。。。。
只是这些年来,身边有太多环保斗士在跟我强调此类夜市的小吃摊卫生程度如此不堪,又强调指出这些螺那些蚬又是经过几重工业污染之类的,再加上自己夜路走多终遇鬼,吃过之后一次又一次的肠胃不适,可能又因为自己一把年龄也不好意思混在一班年轻稚气的人堆中,就自然而然地抛弃了令我又爱又恨的浓浓妖娆气息的夜市,甚至是光天白日,也不曾主动想要经过那条街。
于是发现,所谓自律,真的很大程度上是被逼出来的。
白天,我为了寻找著名的三亚市第一市场,经过建设街时,并没有发现任何的不同,只是一条平静得不能再平静的普通小街。谁知华灯初上,便换了一番景像,一如我曾经非常熟悉的中山路,抬头一看,原来人家是挂牌经营的小吃一条街呢。
说是小吃街,还真是非常小,总长都不过是百米,路两旁的摊点也不像南宁中山路那般规模型格俱全,三三两两地参差不齐地散落了十几个小摊子,坚起几个大锅,不外乎就是些卤的猪头猪耳猪嘴猪心猪舌猪蹄,再加上一些卤鸭掌、卤鸡爪、煮腐竹豆腐鸭血鸭肠,每一家都类似相同。
那些猪头猪嘴皆泛着诡异的暗红色,我耳边又响起那些环保斗士的铿锵话语,不由地倒吸了一口冷气,最终挑了一家看起来比较清洁安全的小摊,弄了些腐竹油果垫肚。选中什么,摊主会帮你挑选出来,用剪刀剪成小段,再放入一个黑呼呼的冒着神秘热气的油锅中烫一烫,最后根据客人的口味调入辣椒、香油之类的。
呵呵,据我观察已久,我倒是发现了凡是久居海边的人,都最喜欢吃猪肉,比如北部湾钦北防三地,最有名的小吃都是猪脚粉,谁都说自己本地的猪脚粉做得最正宗,要说海鲜,其实海边的人都吃得不多,在三亚的夜市里,让我看到如此多三亚人追捧着猪下水,更加坚定了我的发现,吃肉,也许正是一种身体需要的平衡吧。
再往里走,也就是一两家这样的小小烧烤摊了,烤的种类不外乎就是海鲜、肉类、韭葱之类,也和中山路差不多,实在没什么可表的。
走到路的中段突然发现人声鼎沸,热闹非常,一张张小圆桌摆满了路边的人行道,每张小圆桌上坐满了食客,再加上食客的摩托车、自行车,硬是把整条街都占满了,连走路都走不通,呵呵,原来是两家鱼煲馆。
我有非常强烈的选择障碍症,去买东西时,同一样东西千万不能要两种或两种以上颜色,那我就会没完没了地在红的鲜艳、白的纯洁、黑的安静、黄的又明亮中纠结不休,最后是一跺脚全买了。
所以,当我在不生地不熟的地方,发现眼前有两家鱼煲馆,真是纠结。
但我马上发现了一个小秘密,左边那一家虽然有空位,但很多人都宁可在右边那一家排队等着,嘿嘿,那我就相信大家吧。
我们并没有等太久,很快有两位客人买单了,空出了两个位,我和老鱼便赚得了这个大便宜,提前就餐了。
坐下,我又发现旁边有个告示:老鱼煲王店已搬迁过来。哗,柳暗花明又一村啊,居然给我找到了一家三亚老字号!于是点菜的时候,就好奇地问服务员,这是打哪搬迁过来的老店?服务员没好气地指着旁边:“就从左边搬过来的!”嘿嘿,所谓的老店搬迁就是从左边铺面搬到右边铺面啊,再一打听,原来是跟原来房主在租金上谈不拢,愤然搬离原址,在旁边另起了一家,谁知有人眼红鱼煲王生意兴隆,就跟风在原来店子上也开了一家“鱼煲王”,为了区别混淆黑白,老牌的那一家才不得不打出这个告示,提醒路人街坊。
倒也算是一桩江湖冤案了。
鱼煲要等的时间蛮长,所以先点了一份炒螺。
嗯,太久太久没有吃这种街边炒螺了,至于干净?俗语不是说“干干净净混身是病,邋邋遢遢没病又没灾”嘛,大菌吃小菌,我们就是这样吃着长大的,现在日子好过了,人的身子都变得矜贵了,倒生出了这种那种的歪理邪道,实在是觉得为食不易,仿佛动不动就上了战场动不动就成了以身试毒的圣斗士。
也许是太久没有吃炒螺,酸甜辣酱很好地带出了海螺的绝顶滋味,浓香鲜美,停不了嘴,转眼便已经成了一堆空壳。
土鸡白菜煲,嗯,上一篇博文中我有说到海边人们最喜欢的烹饪方式就是“煲”,煲既是量词也是动词,主要在于一煲冒着白气的还在扑哧扑哧地响着的煲一端上桌,翻腾着鲜香浓烈的气氛,原始的食欲就在不知不觉地打开,这是那些摆设讲究的冷盘热菜所不能给人的直接冲动。在北部湾地区,花蟹白菜煲、咸鱼茄子煲、香浓芒鱼煲是普通老百姓的宴客三宝,可见“煲”在沿海地区烹饪的重要地位。
土鸡嘛,不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土鸡了,但煲底的白菜吸收了鸡油和被汤水热烈地滋润着,实在太好吃了。
大名鼎鼎的鱼煲最后上桌,鱼用的是鲶鱼,肉较嫩,但腥,所以用了大量的姜去腥,底下垫的居然是红薯粉丝,滑滑地很好味。
两个煲、一碟螺、还有一碟炒地瓜叶,加起来才76元,抵食,实在是抵食!!
食到肚圆,慢慢到附近的步行街逛逛买点纪念品,或者只需走几步,就能到江边吹吹江风喝得夜茶,都是不错的消食办法。
美食坐标:三亚市建设街小吃街中段,距步行街500米,第一市场300米。
环境特色:夜市、小吃、路边摊
口味评点:大众口味
推荐指数:
(待续未完,下期预告:探寻三亚美食地标——海亚餐厅)
更多三亚草根美食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