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戏游山水.人在旅途 |
从茶山回来,老鱼结束采访,要赶回南宁了,我将要一个人面对旅途。不过,这对于我来说,已经不是第一次,以前我就经常一个人行走。但是,在百色这样一个山区,有许多麻烦是我意想不到的,比如经常要一个人在路边等过路车。
到乐业就是这样拦了一辆过路班车去的。其实在百色市内每天都有开往乐业的快班,也有不少普通班车,但我处在中途,只能选择过路班车了。到乐业县城已经是中午一点钟,我原是想直奔大石围看天坑,可是相机竟然没电了,只好先找一个地方安顿下来,也算是休整一下。
火麦村只是一个小小的村寨,距县城有十几公里,在县城与大石围的中段,这几年被开发成一个农家乐的场所。我在县城里花了十块钱打了一辆摩的,先到火麦找了一个住所,睡了一个午觉。醒来后,看到有一队人马从外面回来,每个人都身穿探险服,套着头灯,于是跟他们套话,才知道,这个火麦村也是一个探险基地,四周有不少天然的天坑,很多探险爱好者都喜欢利用周末到附近探险。我来之前,没有做好这方面的功课,只能眼巴巴地,满眼羡慕地看着他们在描绘探险时的快乐。
火麦子村住宿非常便宜,一个单间也不过是十块钱。吃的是农家饭,10元/人/天,只要跟房主打好招呼就可以了。这是我那天的伙食,鸡汤一碗,炒油菜及佐菜一碟。
火麦村其实是一个非常典型的西北部农村,家家户户都会做腊肉。以前是逢年过节才会做腊肉,现在因是旅游开发,腊肉成了他们的主要赚钱方式,其实城里人,并不是贪图那些原汁原味的腊味,更在于一种至身山野的乐趣。
夜晚,山里的小村落格外的安静,山风亦越来越凉,甚至有些冷。那些来探险的人们吃过晚饭后,便纷纷往回程赶。村寨里只剩下我与几个前来拍摄传记的福建电视台记者,正好他们要拍摄的主角是老鱼的同事,那个第一个下到天坑底部的传奇人物——陈大师。与他们聊了一会,他们非常可惜我没有早几天到来,要不就可以跟他们一起速降到坑底探险了。

游客不多,我自己占据了一幢在悬崖边上修筑的小木楼,先前挺得意,到了深夜,山风吹得像鬼吹狼嚎似的,吓得我缩在被子里,不敢吭声。
村寨里人不多的时候,基本上都是安静的。我想等车子去大石围,却左等右等不见来,才知道这里如果没有游客,根本没有车。后来按照村民给我指的一条山路,自己慢慢地走下山去。倒也没走多久,半个小时就到了公路旁,又等了一会,才见一辆小客车,花了两块钱,终于到了大石围。
其实在乐业县城,有二十多个天然形成的溶岩天坑。所谓天坑,是指那些由于特殊地理变化而天然形成的,深达几百米的大坑。一般坑底有地下暗河,有些是原始森林,天坑四面都是悬崖绝壁,通过一般的途径无法到达天坑的底部。所以在大石围天坑群附近,是那些速降爱好者的天堂,从高高的悬崖边上快速降下,体验一种挑战极限的快乐。
大石围天坑深613米,东西走向长600米,南北走向宽420米,容积6700万立方米,底部是9.6万平方米的原始森林。大石围天坑地下原始森林面积位居世界第一,垂直高度位居世界第二。
天坑周围都是海拔上千米的高山,站在主峰上,经常会有一股莫名其妙的大风刮过,非常奇怪的是只要走下几米,便丝毫感觉不到有风。导游告诉我说风是从坑底吹上来的,那一年,陈大师想利用热气球降到坑底,却总是没法下降,原因就是因为坑底起的风。
但是,令我惊奇的是高空王子阿地力,前几年在大石围做过钢丝行走,并且在没有任何身体保护的情况下,成功从东峰走到西峰。如今那条钢丝依然悬挂在两个主峰间,我探头向下张望,一由得一阵晕厥。
大石围天坑主峰是东峰,海拔1486米,西峰海拔1466米。
大多数天坑不能到达坑底,但在大石围景区里,有一个天坑是可以走到坑底去的,那就是——神木天坑。那天整个景区里,只有我一个游客,我一个人走向坑底的时候,心里有点害怕。但走到一半,我又被另外一个天坑——白洞天坑所吸引。白洞天坑深不见底,不断从坑底处冒出白烟,我便朝那个天坑走去,只见竹林深处有一条若隐若现的小径通向底部,我沿着小路走了一会,便看不到前面的路,只好折返。如果下回再有机会去,我要全幅装备来,一定要下到这个神奇的坑底一探究竟!
之前很多人对我说,天坑没啥意思,不过就是一个大坑罢了,呵呵,如果只抱着到此一游的态度来此地,实在是没意思。但这里处处充满神奇,真是一个探险的乐园。(待续)
一组天坑底部的植物:
前一篇:桂西游记——高山云雾茶场
后一篇:桂西游记三——绣球之乡靖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