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杂记:孟子够狠
(2024-01-31 16:15:53)读书杂记:孟子够狠
孟子生活的时代也是各种学说风起云涌的时代,耳熟能详的就有儒法道墨名杂农等学说,各种学说通过各种形式传播自己的主张,有些学说之间有争议攻诘也有斗争,百家争鸣是这个时代的最大特征。也可以说,这些学说共同奠定中华文明坚实基础。
孟子在推行儒家学说时遇到了两个强劲的对手,一是杨朱学派,一是墨家学派。杨朱的学说,没有完整的大作留传下来,其学说只散见于其他古籍中。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将其列为早期道家,总结其主要思想:一是“人人为自己”,强调的是自利但不损伤他人;一是“轻物重生”,即是欲望也要有节制,不要为物欲伤身。本质上就是远离浊世隐遁山林。
墨家主张兼爱与非攻。兼爱,是墨家思想的核心理念,不分亲疏贵贱地普遍爱人;非攻,是强调反对不必要的攻击和杀戮。总之用一句来概括即人人相爱、不要战争。这样来理解可能大致不差。
两种学说与儒家学说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等级分明的核心观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如按孟子所言,“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这两种学说受到当时天下人的广泛认可,对儒家学说的传播形成了巨大的阻力。作为儒家学派的领头人,孟子是可忍孰不可忍,对它们作了极其严厉地声讨。在滕文公章句(下)中他说:
“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橫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翟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杨伯峻译文:圣王不再出现,诸侯无所忌惮,一般人士也乱发议论。杨朱、墨翟的学说充满了天下,于是所有的主张不属于杨朱派,便属于墨翟派。杨派主张个人第一,这便是否定对君上的尽忠,就是目无君上;墨派主张天下同仁,不分亲疏,这便将否定对父亲的尽孝,就是目无父母。目无君上,目无父母,那就成了禽兽了。)
孟子接着说:“杨墨之道不息,孔子之道不著,是邪说诬民,充塞仁义也。仁义充塞,则率兽食人,人将相食。吾为此惧,闲先圣之道,距杨墨,放淫辞,邪说者不得作”。(杨的译文:杨朱、墨翟的学说不消灭,孔子的学说就无法发扬,这便是荒谬的学说欺骗了百姓,而阻塞了仁义的道路。仁义的道路被阻塞,也就等于率领禽兽来吃人,人与人也将互相残杀。我因而深为忧虑,便出来捍卫古代圣人的学说,反对杨墨的学说,驳斥错误的言论,使发表谬论的人不能抬头。”)
孟子够狠,把他的学术对手比作禽兽,一下子就占领了道德的制高点,然后再高擎道义的大旗扫荡他的对手所持的淫辞邪说,把它们从天下中清除不允许它们存在发声。
孟子所追求的目标,在汉代董仲舒独尊儒术之后,得以实现,并且在此之后的两千年儒家学说独步天下,虽然城头的大王旗时常变换,维持大一统帝国的学说却坚如磐石。值得一提的是,两千年来孟子的辩论之术也没有失传,而且还有发扬光大的时期。
2024年1月31日星期三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