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书杂记:孔子好歌

(2024-01-28 20:20:31)

读书杂记:孔子好歌

古代学子要学习六门技艺,即礼、乐、射、御、书、数,掌握六艺是修齐治平的基础知识。所以想大有作为的人不仅要掌握还要精通这六艺。六门功课,乐排在第二位,孔老师说:天下有道,礼乐征伐自天子出”显示出乐的重要性,不像我上学时一周才有一节音乐课。古之时乐的作用要大得多,还用孔老师的话说“移风易俗,莫善于乐”(《说苑》)。孔老师给学生开的课程是否为这六门,我不太清楚,想必是应该的,孔老师是全才,圣人嘛。

从《论语》中可以得见,孔老师精通音乐,不仅会操琴也喜欢唱歌。有一个叫孺悲的人上门求见孔老师,但孔老师讨厌这个人,不想见他,就推脱说病了,没等那个走出大门,孔老师就鼓瑟并大声唱歌,故意让孺悲听到。且不说孔老师的这种性格如何,只证明他有琴瑟之技。用现在的话说,会玩乐器。(孺悲欲见孔子,孔子辞以疾。将命者出户,取瑟而歌,使之闻之。)

孔老师也会和别人一起唱歌。子与人歌而善, 必使反之,而后和之。这是与别人唱歌唱得高兴了,不仅让别人重复还与之一起引吭高歌。试想,那氛围一定很热烈,同现在人们K歌可有一比。

痴迷音乐可以让孔老师三月不知肉味。子在齐闻韶 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韶》乐据说是舜所作曲。朱熹引范氏云:韶乐尽美又尽善达到登峰造极无以复加的地步。孔老师听到这首乐曲,立即被其迷住,不由得赞叹:“想不到韶乐能达到这样的至高境界。”由此也可以判断出孔老师是头回欣赏到。这么有名的曲子,孔老师竟然早没接触,说明彼时交通闭塞。但另一方面,从尧到孔子,时间跨度最少也有上千年甚至更长,这个曲子能流传千年之久而不失,也堪称奇迹!如果要问一声:真的假的,似乎又显得无趣。听到之后又被这首乐曲迷住的孔老师,以至于很长时间品味不到肉香。这里自然又有点夸张,我是不太相信的。但朱熹给圣人打圆场,说非圣人不足以做到这一点。确实,再好听的歌曲也不会引起我的味蕾退化,因为我是俗人,而且是最俗气的那种人。

有高尚的雅乐也就有低俗的小曲。

当学生颜渊问怎样治理国家时,孔老师说:行夏之时 乘殷之辂,服周之冕, 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

(杨伯峻译文:用夏朝的历法,坐殷朝的车子,戴周朝的礼帽,音乐用韶和武。捨去郑国的乐曲,斥退小人。郑国的乐曲靡曼淫秽,小人危险。)孔老师最看不上的就是郑声。他在另一处还说,郑声乱雅乐。孔老师对郑声深恶痛绝,把它与小人同等并列。

  孔老师时代的音乐,无论是高山流水还是下里巴人,雅乐俗腔均不知详。每个时代都有高尚与低俗之别,追求高尚摒弃低俗,不用圣人教侮,都是应该的。

 

2024年1月28日星期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