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一句老话想起的

(2012-05-14 04:12:28)
标签:

行千里路

破万卷书

诌议

杂谈

分类: 唧唧喳喳

http://s11/middle/54fa92dcgbff09a1052ca&690
巴黎小宫中的油画。是同性恋吗?

 


    某日和友人聊天,提起一句老话,“行千里路,破万卷书”;不知道是否能称得上“古语”。记忆里,这句话不是从奶奶那里听来的,就是从小学老师那里学来的,反正来源很早了。

    对于这句话的解释,我浅显地认为在于让人们知道“行路”和“读书”同样都是汲取知识的途径,而且略有更重视“行路”汲取知识之意。也有人解读为“行路”是实践,“读书”是学习,读书得到的知识要在实践中得到检验。但是我更倾向于前者,即两者都是知识汲取途径,而没有读完书再去实践之意。

可是近些年,表达方式咋就变了呢,是我孤陋寡闻,还是历史知识太差,报刊、文章、广播、电视,或者是口口相传的都成了“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我没时间去图书馆或者用什么方法去对这句话追根述源,只是以我浅薄的知识认为,中国的古人(若是古语的话)在遣词造句时一定不会在一句话中重复用两个“万”字,而且也不会如现代推崇旅游的人认为的“千”就少了,“万”就多了,而以“两个万”表示“量”才能说明“行路”和“读书”同等重要。我脑海中抹不去的“行千里路,破万卷书”这句话中的“千”字和“万”字,并不表示“行路”就低于“读书”,“千”字和“万”字同样都表示多(或者说尽可能多)的意思,表示的“量”是同等的,只是为了避免重复而以不同的方式表达罢了。

胡诌了。盼指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