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档案(575)——《怎样做大国》
(2025-02-28 09:56:52)
(575)《怎样做大国》(中信出版社,2009年10月第1版)薛涌 著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收入虽然不丰,但终归是口袋里多了几纹闲银,于是看的报纸就多了起来,最多时到邮局的报纸杂志亭买6-7种报纸,后来种种原因,退减到2种,即《体坛周报》《南方周末》,最后只剩下南周。这两份报,其实主打爱看的,是专栏文章,培养了一批知名的专栏作家。《体坛周报》暂且不表,颜强出走后,我基本就不看了,实际上报道的体坛消息的途径也多起来了。单说南周吧,那个时候南周的专栏作家群星璀璨,正所谓人类群星闪耀时,每一篇都不遑多让,每一篇都角度奇特,每一篇都观点激赏,每一篇都不容错过。以至于后来有些强迫症,内容题材是否有趣,都要细细读过,才觉得一周精神的丰富。我有个办公室同事,也喜欢看南周,有时办公室就我们俩的时候,很多时候谈谈南周的文章,喜欢的作家,他尤喜杂文,爱探讨文章的起承转折,后来捉刀讲话游刃有余。我则爱轻松好玩谐谑八卦,囫囵全收。有几个共同喜欢的作家,其中就有薛涌,他那时可能还是即时撰新稿,噱头是发自纽黑文,端的海外来鸿。至于后来再也不读南周,有主编出走,主要还是我喜欢的好几个专栏作家纷纷跳槽,文字就变得乏味起来,待到涨价到4块还是5块,渐渐从我的阅读中消失了。当然,我的阅读强迫症也自然治愈。
薛涌的专栏是中西制度比较的代表,其他还有几个,比如刘瑜和林达,不过他们的文章并不频密。刘瑜的书我后来看过一二,林达看过其中一本,只有薛涌的图书我没看过。我那时喜欢薛涌的文字,也喜欢他方方面面的视角。
这本于2009年出版的书,在我手中也停留了三五年以上,当时似乎还有那些操心的豪气,慢慢都被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观点渐趋磨灭,买下时大概看了一章多一点的样子(书签的位置)。当要拿下来打包送人,又起了一点怜惜,可是又觉得从头读起,又无端地耗费,索性倒序翻检了一遍。看的时候,感觉薛涌突然不被我熟悉了,他的观点,他的预判,我混合着这十几年的变化突然觉得这些文字变得过时。后来想想,并不是过时,而是阅读的方式和角度已经发生的了相当大的变化。这本书的写作面向,和刚看完的《晓松奇谈》刚好形成鲜明对比。薛涌的文章中,还丝毫必现权威的架子,主语我用的相当多,我以为之类的口头禅后面的内容很有些偏颇,一言蔽之,就是太主观太强势。时过境迁之后,这些文字都显得有些腻了,读的不轻松不愉快,全篇下来,增益感不那么多,作为学者,也少见方法论。诉诸文字,我们从来不缺少宏大的叙事者,只是专业的湛深与管锥,我们还是太少了。
|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