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治疗
1.抗凝治疗(预防血栓栓塞并发症)
2.抗心律失常治疗(转复窦性心律或控制心室率)
心房颤动治疗的目的
1.恢复窦性心律:是房颤治疗的最佳结果。只有恢复窦性心律(即正常心律),才能达到完全治疗房颤的目的;所以对于任何房颤病人均应该尝试恢复窦性心律的治疗方法。
2.控制快速心室率:对于不能恢复窦性心律的房颤病人,可以应用药物减慢较快的心室率。
3.防止血栓形成和中风:在房颤时,如果不能恢复窦性心律,可以应用抗凝药物预防血栓形成和中风的发生。

根治房颤的方法及其优缺点
房颤是可以治愈的。目前根治房颤的方法有导管消融治疗和外科迷宫手术治疗。导管消融治疗适用于绝大多数房颤患者,创伤小,病人易于接受;外科迷宫手术目前主要用于因其它心脏疾病需要行心脏手术治疗的房颤病人,手术效果好,但是创伤大。某些疾病如甲亢、急性酒精中度、药物所致的房颤,在祛除病因之后,房颤可能自行消失,
也可能持续存在。
抗凝治疗及其优缺点
中风是房颤最大的危害之一。非瓣膜病性房颤病人中风发生率是正常人的5.6倍,瓣膜病房颤中风发生率是正常人的17.6倍;而且房颤引起的中风后果更为严重,致残率达25%左右,死亡率可达25%。抗凝或者抗血小板治疗(俗称血液稀释)药物如华法林,可以减少发生血液凝固的危险和预防中风。华法林可以使房颤病人中风发生的危险性降低(2/3)。当应用华法林的时候,应当定期化验血液以确保血液稀释到一个安全并且有效的水平。
抗凝治疗是预防房颤病人血栓形成和栓塞的必要手段,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可以使发生脑卒中的危险性降低68%;抗凝治疗只是针对房颤的一种血栓栓塞危险的预防性治疗方法,它并不能消除房颤,因而亦并不能改善病人的临床症状如心悸、乏力、心衰等;抗凝治疗有增加出血的危险;长期应用华法林必须检测INR,许多病人不能长期坚持;华法林的作用很容易受到其它药物或饮食的影响,使剂量的调整不好掌握。
哪些病人需要抗凝治疗
房颤病人如果有下列情况之一,同时考虑实行导管消融根治的危险较大者,应当进行抗凝治疗:年龄≥65岁;以前有过中风病史或者短暂脑缺血发作;充血性心力衰竭;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左心房扩大;超声心动图发现左心房血栓。
抗凝治疗需要检测吗
抗凝强度检测一定要有专科医生指导:抗凝过度可能导致出血;抗凝强度不够则没有预防作用;华法林药效受多种因素(特别是药物)影响,而且个体差异极大。
复律治疗的方法、效果及适用范围
复律是使患者从房颤心律恢复窦性心律的方法。包括药物复律和电复律两种方法。药物复律是应用口服药物治疗达到恢复窦性心律的目的。电复律是指用两个电极片放置在病人胸部的适当部位,通过除颤仪发放电流,重新恢复窦性心律的方法。
房颤电复律的即刻成功率约在86%~94%之间,药物复律的成功率低于电复律,对于新近发生的房颤转复率在70%~80%,对其它病人则低于50%。很多病人在复律后需要药物维持窦性心律。复律后不加用药物维持的病人,1年后窦性心律的维持率约为23%,两年后的窦性心律维持率约为16%;加用药物维持窦性心律后,1年和
2年的窦性心律维持率分别为40%和33%。
用于维持窦性心律的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副作用较大。以胺碘酮为例,因不能忍受的副作用而导致停药者占12%,导致新的心律失常发生率占2%,发生甲状腺功能异常者占8.4%,以及出现肺纤维化等。
电复律适用于:合并其它紧急情况的房颤;如心肌梗塞、心率极快、低血压、心绞痛、心衰等;房颤症状重,病人难以耐受;上次电复律成功,未用药物维持而又复发的房颤;电复律不是一种根治房颤的方法,病人的房颤往往会复发,而且部分病人还需要继续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维持窦性心律。
房颤导管根治的效果和安全性
目前在欧美的大型治疗中心,导管根治房颤已经成为房颤治疗的常规方法,成功率达到80-90%;目前安贞医院房颤治疗中心房颤导管消融水平与国际水平相当,新近的随访成功率单次消融为70%,二次以上消融为80-90%;房颤的导管根治术操作较为复杂,应尽可能到经验丰富的治疗中心就诊;与任何其它人体手术类似,房颤的导管根治术亦非绝对安全,但在经验丰富的中心,安全性有保证。


房颤的导管根治术主要适用范围
发作频繁症状严重的阵发性房颤;症状严重的持续性或慢性房颤;虽无症状,但有血栓栓塞危险因素的房颤患者;目前在国外发达的医疗中心,导管消融根治术适用于绝大多数房颤患者。
什么病人适用于左心耳堵闭术
左心耳是房颤病人血栓的主要形成部位,左心耳堵闭术可预防房颤血栓形成和栓塞并发症。这种技术主要用于无法维持窦性心律的病人。对于华法林抗凝治疗禁忌、不能耐受华法林抗凝治疗或者不能长期坚持华法林抗凝治疗的病人,可采用左心耳堵闭术预防血栓形成和栓塞发生。

房颤病人的生活注意事项
戒烟;限制饮酒;限制或不用咖啡因;一些病人可能需要避免含有咖啡因的物质诸如茶、咖啡、可乐以及一些非处方用药;谨慎应用某些治疗咳嗽或者感冒的药物,其中可能含有刺激物,这些物质可能促进不规则心律,服用前应当询问医生或阅读说明书,看是否适合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