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魂欲化庄周蝶,只爱书香不爱花。
----清 童铨
因为工作关系,每天都有比较大的阅读量,时不时还需围绕某一问题恶补知识。但这不叫“读书”,起码我自己不认为是“读书”,而是一种需要,一种工作抑或谋生的需要。
我心里认可的“读书”,是完全没有实用目的和功利色彩的,只是读书,纯粹的读书----阳台上,置小几一张躺椅一把,兰草少许文竹几株,舒舒服服把自己搁在躺椅上,就着一杯清茶,把一本喜欢的书仔细地读慢慢地品,淡淡的阳光洒在身上,娓娓的余韵漫上心头,通体都是一种放松。“地炉茶鼎烹活火,一清足称读书者”,那一种感觉,真的妙不可言。
眼下,上有老下有小中间是工作,如此读书法不过是神而望之罢了,大概要等到退休以后才能变成现实。神往终归是神往,书却不能放到退休了再读,否则那心底之痒足以让人六神无主了。熊伯伊《四季读书歌》吟到“读书求学不宜懒,天地日月比人忙”。所以,多年前便给自己定了个规矩----每天读书一小时。
记得一个大人物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一挤总是有的。时间确实能挤出来,只要少酌一点小酒,少瞄一眼电视,少叙一句闲话,每天挤出一小时时间读书并不是很难的事情。难却难在坚持,工作之人如果摊上个忙岗位,又想认真做好了,忙碌就是宿命,一天下来已是腰酸背痛,更遑论晚上加班后的疲倦,只想放展了身子在床上舒坦舒坦,没点恒心还真抽不出时间来读书。好在咱家总体上经受住了考验,虽偶有疏漏,大部分时间还能每天坚持读书一小时。
除了挤时间和坚持外,还得给自个创造点条件。不是有言“让世界充满阳光”吗,咱就来个让斗室摆满书籍。办公室的案边,出行的车内,家中的书桌、茶几、床头柜、餐桌等等,凡是坐下来伸手可及的地儿,都搁上一本自己喜欢读的书,公文包和口袋里也揣一本自己喜欢的书。只要有闲暇,只要坐下来,顺手之间、举手之劳,就可以阅读一段文字,品味一点智慧,烦恼和忧郁就渐渐散在字里行间了,呵呵……这就叫不想读书都不成!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
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明·于谦七律《观书》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