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

(2023-02-10 19:21:36)

春节期间迷上一个电视剧。一年里我们一般会看两三部比较优秀的电视剧,完全放松地沉浸,而且一旦看起来,也确实有点放不下,就跟着每天两集的进度追剧。

大轩开学了。那天他下了晚自修从学校里回来,我们还有一集没有看完。我对先生说,要么我们不看了?会不会影响他。

轩同学听见了,说,你们可别折磨我。

他觉得,过于约束我们自己对他就是一种折磨。

我笑了,说,不是怕影响你嘛。

他说,那影响啥,我把门一关,根本什么都听不见。

于是,他学他的习,我们看我们的电视。

 

那天和朋友说及类似的话题,我便和她讲了这个事情,说有时孩子并不希望父母为他们有过多的牺牲,特别是那些没必要的牺牲,这样不仅没什么用处,还会给他们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

另外,对一些妈妈来说,“牺牲”不仅仅是一种爱的表达方式,有时她们会不知不觉用这种“牺牲”绑架孩子,希望孩子什么都听她的,否则就会抱怨说,为了你,我都两年没买过衣服了,为了你,我都一年没有去过景区了,为了你,我都几年没看过一次电影了,等等。其实这便是想让他成为你的精神附属的一种方式,而没有把他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去对待。

 

那天看到一个短视频,一个综艺片,一个女人和他儿子相处的片段。小男孩正在开心地和小朋友们玩耍,回头看到妈妈坐在窗前黯然神伤,就过来安慰地问妈妈,妈妈,你怎么了。妈妈更加难过了,说我陪了你那么长时间,你都不来陪我。并掉了眼泪。小男孩很心痛,一边给妈妈擦眼泪一边说,我陪你,那我陪你。

这是一个令我感觉窒息的片段,敏感的男孩已经被妈妈牢牢地牵住了…..

 

在对孩子的教育上,我们都没有更好的经验,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但要避免哪些,如何看待孩子和父母之间的关系,一百年前有几位大师几乎做过一些相同的表达。他们是:印度诗人泰戈尔,黎巴嫩诗人纪伯伦以及中国的鲁迅先生。

他们三人差不多出生在同一段时间,逝于同一段时间。鲁迅先生的生卒是1881-1936年,泰戈尔生卒是1861-1941年,而纪伯伦则为1883-1931年。他们的伟大不仅在于文采,更主要的是他们的思想,可以说他们是属于各自国度唤醒人们的先知。

 

在几年时间里,读他们的散文,先后看到了他们写的关于孩子。我在这里做一些摘录。

 

纪伯伦在他的散文诗《孩子》里写道:

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借由你来到这个世界,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边,却並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

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

 

印度诗人泰戈尔在《赠品》里表达着属于孩子的爱与自由的世界:

我要送些东西给你,我的孩子,因为我们同是漂泊在世界的溪流中的。

我们的生命将被分开,我们的爱也将被忘记。

但我却没有那样傻,希望能用我的赠品来买你的心。

你的生命正是青青,你的道路也长着呢,你一口气饮尽了我们带给你的爱,便回身离开我们跑了。

你有你的游戏,有你的游伴。如果你没有时间同我们在一起,如果你想不到我们,那有什么害处呢?

我们呢,自然的,在老年时,会有许多闲暇的时间,去计算那过去的日子,把我们手里永久失了的东西,在心里爱抚着。

河流唱着歌很快地流去,冲破所有的堤防,但是山峰却留在那里,忆念着,满怀依依之情。

 

鲁迅先生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中则说:

子女是即我非我的人,但既已分立,也便是人类中的人。

因为即我,所以更应该尽教育的义务,交给他们自立的能力;

因为非我,所以也应同时解放,全部为他们自己所有,成一个独立的人。

这样,便是父母对于子女,应该健全的产生,尽力的教育,完全的解放......

但要做解放子女的父母,也应俱备一种能力。便是自己虽然已经带着过去的色采,却不失独立的本领和精神,有广博的趣味,高尚的娱乐。

 

对于到底应该给予孩子怎样的爱,他们有着同样的呼吁,让孩子独立,给他们信任,让他们自由,不要用爱去束缚他们,要让他们成为自己,而要做到这些,我们同样首先要成为我们自己。

要完全做到自然很难,但看看还是会非常受益。

与君共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最后的挂念
后一篇:每一个清晨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