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本来的样子

晚上十点以后,知了不再叫了,草丛里响起蝈蝈的声音。
觉得,蝈蝈一叫,就是秋天。
那天清晨我们走在林间路上,感觉风中有了凉意,好似秋天里的风一样,便特意查了下,看看时间走到哪了,还有多久进入秋天。
一看,恰是立秋。
立秋作为二十四节气的中点,从萌发到衰落,到此后万物都将向着萧条走去,开始四季轮回的下半场。而我,感觉自己也如一株植物一样,立秋后身体有了一些不适的反应,疲乏而滞重。
月亮在云层里钻进钻出,徐徐移动,此时此刻,接近满月。与四季相比,月亮缺了又圆,圆了又缺,以更快的速度阐释着这自然的规律。
自然在窗外依序运转,我在窗内,便好似隔离了时间。
我在时间里停驻,进入一种更安静的世界,书的世界。
赫尔曼黑塞的《悉达多》,是一本让我信服的书,有着我理解并接受的一种阐释。
此书融合了西方哲学和东方思想,通过悉达多的修行之路,试图寻找那个真我,神我。
是逃避,还是融入世俗世界,是仅仅通过法义去洗涤自己的内心,还是要亲身体验感知世间万物,
是远离俗世去过苦行僧的生活,还是带着各种欲望回归尘世,
是无喜无悲,无渴慕,无愿望,无痛无爱,还是体会情感的割舍,体会爱,在痛中经历,然后才能够获得真正的圆融统一。
有时也会到书房里写写画画,或者只是在里面坐着,发会呆,看看书架上的小玩意儿。
自知写得不好,所谓画也是胡乱涂抹,但浓浓淡淡的水墨落在纸上以及散发出来的那种墨香总是让我感觉愉悦。
有次灰小酷充满好奇,小心翼翼地舔了几口墨汁,然后到一旁眯着眼睛呕吐。
偶尔我会把涂抹后的小图发到圈里,娱乐一番。我有几个艺术家朋友,皆为“大家”,个个才华横溢,我却从来不担心他们笑话我。对我来说,在某种程度上,画与写不过是一种行为,不在于有着怎样的结果,重要的是在进行的这个过程。
书架的一角有几个松果依次排列,大小不同。
那日在林边捡拾它们时,坐在旁边石头上的人看着我,问,你捡回去做什么。
不做什么,觉得好看,就是看看。
有时半卧床头,也会看一会儿前面的斗柜。柜子上的粗陶花瓶,瓶子里的玫瑰花,一旁的梵高画册,上方轩轩幼儿园时期画的天空和太阳。
而现在又有了两个新的物件,一个青色的冬瓜和黄色的南瓜。
冬瓜和南瓜是那日朋友带过来的,说是自家种的。我一看就很高兴,样子那么好看,不舍得吃了。
以前所见到的南瓜都是圆的,全身有青色和橘色相间的彩色条纹,这种黄色的长长的南瓜还是第一次见到,我说,它像一颗大粒的花生。
为此还专门去对南瓜进行了解。南瓜原产于北美洲,明代开始进入中国,有很多种类,土黄色磨盘南瓜,黄色蜜本老南瓜,金色贝贝南瓜,红皮或青色板栗南瓜等。
只能说自己孤陋寡闻,看到这么多种类的南瓜后欣喜不已,忍不住每种都买了一个……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南方北方水土不同,植物的生长也有着很大的变化,包括对一些蔬菜瓜果的叫法,南瓜,窝瓜,角瓜,山药,土豆,番薯等等,想想很有意思。
灰小酷用小爪轻轻拍拍我的脸,而后紧挨着我趴下了。
朋友曾问,要照顾小猫小狗,会不会觉得很麻烦?不麻烦。因为热爱,它们带给你的快乐远远超过带给你的那些不适的部分,所以才得以成为家庭的一员。
有时想想,身边有这么多需要我去操心的事情,就感觉挺幸福的。给阿布和灰小酷喂食,给大轩做饭,带阿布出去散步,清理小酷的猫砂盆,拿起小企鹅水桶去浇那几盆长势良好的花儿,折叠晒好的衣服….这些生活的琐碎就是生活的本身,没有了它们,生活是什么?
但她显然无法理解,需要花那么多时间去照顾它们,怎会不麻烦。
想起有天中午同事临时组织聚餐,我说我不参加了,要回家一趟,我们家的小狗生病了我得回去看看。同事不解地说,就因为这啊?一只狗而已。句“而已”,让我感觉彼此在这件事上的理解的沟壑,就没再说下去。
也想起冬日里的一天,我们和阿布一起走在路上,看到河边有人在钓鱼。当时天空还在下着濛濛细雨。先生说,确实理解不了,这么冷,往那一坐就是一天,乐趣到底在哪里。我就笑了,是啊,就如有人理解不了在这样的天气里我们还会跑出来一样。
由此,一个人永远无法理解他人的生活。当无法理解时,再多的交谈、解释都是多余的,所以就无需解释,也无需去试图获得他人的理解。生活是自己的,你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吧。适合你的生活,就是好的生活。
说到生活,想起贾平凹在《我在看这里的人间》里的那句话,与以上有关或者无关:为什么活着,怎样去活,大多数人并不知道,也不去理会,但日子就是这样有秩或无秩地过着,如草一样,逢春生绿,冬来变黄….说得多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