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一天课,看着同学们努力进取,心情挺不错. 回家上网看新闻,却看得我无语以对:中国官员为何面对媒体可以弱智到这种地步.
一是原审计局长邱晓华案(见http://news.sohu.com/20070324/n248942189.shtml). 邱晓华严重违纪案件主要涉及三方面情况。一是邱晓华自2003年起,先后4次收受礼金,总计约22万元;二是邱晓华涉嫌重婚罪;三是有关部门查出邱晓华与多名妇女通奸,并在境外涉及色情活动。经有关部门严格查处,邱晓华收受礼金或不足以构成受贿罪。原因在于,受贿罪是收钱后为对方谋取利益。而邱晓华案中,为他人谋取利益的事实并不典型。
看来邱晓华可以从轻发落了,因为22万被定性为礼金,而不是收贿. 说实话,在当今的官场,邱晓华只收了22万,绝对算得上是清官了.
但从法律角度讲,3000元以上就可以立案了.如果邱晓华的收受礼金不受法律追究的话,那么中国的官员是不是可以放手收钱了呢. 调查也说明了邱晓华人品很差:拿了别人的钱,还不替别人办事,这样的人该撤,我举双手造成.
但是,面对媒体和广大人民群众,我们的官员起码找一个更好一点的借口.
二是发改委副主任张国宝谈燃油税改革的困难(http://finance.sina.com.cn/g/20070324/10033437228.shtml).燃油税改革迟迟不能进行的主要原因是各个行政部门的利益难以平衡. 今天张国宝说,交通部门的担忧是,燃油税一旦开征,现有收费系统内的工作人员如何安置。据了解,全国养路费系统有工作人员30万人左右。
看了这条新闻我才明白,这些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却拿着高薪的收费系统人员原来是我们这些开车的人养活的. 30万人,每人年收入10万的话,一年就是3百亿的支出. 我们为什么要养他们,凭什么要养他们,为什么要用我们的钱养他们.
在张国宝的眼里,中国的油价比美国要便宜.可能是吧,反正他一个正部级的官员肯定没有花钱买过油.
互联网真是一个好东西,控制信息的流通已经不可能了,至少要付出高昂的成本. 这样的官场逻辑可以再多来一些,让大家都知道,我们曾经被欺骗,但应该骗不了太久了.
前一篇:一个人抗争一个制度,必输无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