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人的抗争是孤独的....
人大的张鸣、重庆的拆迁钉子户、女足的马良行,一个个媒体中的热点名字不断吸引着国人的眼球,也透视着无奈和悲哀:一个人与一个制度去抗争的时候,结果只能是输。
十几年前,当我还是一个中尉的时候,领导们为了表示对年轻军官的关怀,在年前开过一次年轻干部座谈会,并请大家给单位多提意见。年轻而无知的我在这本应歌功颂德的会议上大放厥词,批评机关的生活单调无聊,死气沉沉。领导当时就怒了,给我戴上了一顶
“不安心国防外交工作”的帽子。此事不一会,整个单位就知道了,知道这个毛头小子有多傻。
性格决定命运。当你的性格不能与所处环境相融合的时候,无非有两种选择:改变自己或者逃离。改变自己才是强者,在一个机构里面,特别是在中国的官场中,你只有放弃个性,变得圆滑,你才能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果这个制度滋生种种丑恶的话,那你必然是丑恶的一部分。逃离者注定是要失败的,张扬个性的结果是四处碰壁,因为这个世界就是围城。
什么是机构?有制度才有机构。什么是制度?制度就是规则。中国机构中规则最丑恶的一面是以高尚的名义谋取私利。因为制度赋予了掌权者道义上的优势,使他们的权力闪耀着高尚的光芒,使他们的私利与党、国家、集体、部门的利益融为一体,使他们成为高尚的化身,尽管他们是如此的丑陋。
张鸣的人大去留之争的真相是什么,我不懂,也不想搞清楚。但我知道,它在夺去我对象牙塔的一丝好感。重庆的钉子户的是非曲直我也不清楚,但我知道,它在增加我对中国司法制度的愤慨。我也不晓得女足的内幕有多黑,但我知道马良行病床上的表情是无奈的。
给我们自己一个借口:中国正处于转型期中。在新的制度没有建立起来之前,我们只有在旧制度中忍耐。消灭旧制度从来就有两种方式:自上而下的改革与自下而上的革命。我期待前者,期待着政权的自我革新,期待着温总理在人大记者招待会上的“民主宣示”能得以成功。
但我们需要对民主的呼唤,因为新的制度不会自动降临;我们需要和平的抗争,因为只有抗争才能维护权利;我们需要张扬我们的个性并发出集体的声音。
所以我要向张鸣致敬,向重庆的拆迁钉子户致敬,向马良行致敬,他们以不同的方式与制度搞争,尽管他们都将失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