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军队是世界上最年轻的军队,年轻得让人难以置信。这里说的年轻不仅因为新加坡的建国时间短,主要指它独特的军官服役体制。新加坡规定:不论职务高低,所有军官的服役最高年龄为45岁。这是全世界各国军队都没有的现象。
新加坡是一个全民皆兵的体制,所有的男性都要服现役两年,然后服预备役15年,每年都要进行一段时间的军训。45岁的退休制使新加坡的职业军官的一生会有两个职业:45岁前服役当职业军官,45岁后开始全新的职业生涯,或从政或经商。
新加坡穿军服的最高军官是它的三军总长,军衔为中将。陆海空三个军种的总长军衔为少将。因此全军的的将官屈指可数。十几年间我先后见到过新加坡五任三军总长。我去过新加坡的国防部次数实在太多,每次总能看到熟悉的面孔,他们见到我的第一句总是:“你又来了”或者“欢迎回家”。
我曾在北京接待过三军总长林泉宝正式访华,记得中方主人是我们当时的总参谋长傅全有上将,时年70岁。两人相差30岁,完全是两代人的感觉。除了会谈上讲一些场面上的话,很少有共同语言。我那时总是同情地看着林泉宝,因为他所到之处,都能引起一片意外的感叹声:这么年轻。而在中国人的概念中,年轻而身居高职往往是由于你的才干,而更多的时候是由于你的某种特殊背景。于是我不得不反复地向自己人解释新军的独特制度。
新加坡的几任总长并非全都干到过45岁,他们选择了提前退役。他们清楚地知道自己会在哪一天退役。不仅在新加坡,在许多职业化的军队中,一个军官最高服役年限的生日就是一个军官的退役之日。三军总长退役后,新加坡政府会安排他们去大哈佛进修几个月,然后他们会开始他们新的职业生涯。我记得空军出身的马士强总长去了新加坡航空公司当技术副总裁。
新加坡是一个城市国家,因此他们的兵源知识结构较好,大多都是高中毕业生,戴眼镜的不少,但高大威猛的不多。新加坡的军官大多拥有高学历。如果脱下军服,很难看出他们是军人。他们大都文质彬彬,更象学生和公司的白领,他们的身上缺少将帅之气。三军总长林泉宝和陆海空军几个总长都是毕业于剑桥大学或其他的名校,至少拥有硕士学位。所以他们开始他们的第二职业生涯没有什么困难。而这样的知识体系非常适合建立一支高科技的军队。因此在新加坡军队里,我经常看到的是技术的力量,而不是单兵的力量。
年轻总是和时尚联系在一起。林泉宝在北京访问的时候,除了不得不应付的外事活动,我曾陪着他去过三里屯酒吧喝酒,在健身房里健过身,还带着整个代表团吃过老北京的炸酱面和重庆饭店的辣子鸡丁。在军事博物馆陪他看过中国古代战争馆和抗美援朝馆,相信中国人对战争的理解和解释给了他从未有过的新视角。我还和新加坡的上校军官去迪厅蹦过迪。与这些新加坡的军人相处时更象是大学里的同学,轻松却鲜有军人的感觉。在新加坡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中,有大量的单身族和丁克族,军人也不例外。
我37岁的时候成功退役,选择了如同退休的自主择业安置,并开始了我的新的生涯。这让我的新加坡朋友很是大跌眼镜:原来他们的独特制度在中国军队中也能实现,而且可以过得更自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