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去西点的时候在西点住了一个晚上。
从北京陪同我们前往美国访问的是美国驻中国的陆军武官RICE上校。他是西点七十年末的毕业生,有着一对双胞胎的儿子。他对西点非常的了解。他的一位同班同学就在西点当教官。于是晚上一切公务结束之后,他带着我在西点的校园里好好转了转。
我后来去了不少美国的大学校园,但西点的校园确实是最美的校园之一。RICE上校先带我爬上了一个山坡,在那里地上铺着一些刻着年份的红砖。原来是每一届毕业生都会在这里留下一块砖。RICE上校在那里找到了自己所属的那块砖,抚摸了一会,我知道他心中必有种种的感慨。然后我们又向山后的军官住宅区走去。
RICE上校的同学住在一幢二层的小楼里,我已经想不起他的名字来了,估且让我称他为M上校。房子是砖木结构的,略显得有些旧。这样的房子我在美军的各大营区里见过不少。我曾一个人住过美军接待上校用的小楼,一晚上只要17美元。
M上校和太太和RICE上校拥抱了一下,然后陪我参观了一下他们的家。家里挺简单,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楼梯口墙上的一排照片,有十来张,上面照的都是一些房子。M上校告诉我,这是他结婚以来在各个军营安过的家。
美军有一个军官轮换制度,每个军官在一个岗位上最多干三年。因此从军三十年的话,一个人会干过十几个完全不同的岗位,经历十分丰富。但他们因此要不断地搬家,在国内搬,还要搬到海外的基地。太太也很难有一个安稳的工作,要不断地适应新的生活。好在每个军营都有军官太太俱乐部,还有士官太太俱乐部。M上校的太太是古巴人,年轻时偷渡到美国来的。他们离开上一个军营来到西点才一年多。这真应验了中国的老话: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
但在长期的和平环境中,我们的兵已经不怎么流动了。中国的军官相对要稳定得多。很多人一辈子就没有动过窝。我原来办公室的一个军官,一辈子就呆在这个办公室里,直到退休。这种制度很不合理,因为当兵的苦乐不均,我的同桌从毕业至今一直在西藏守边关。这种制度的一个严重弊端在于它让军官本地化,一个部门本位主义、单位利益等思想非常严重,并极易滋生腐败。我后来特别害怕外国的军官问我的经历,因为我告诉他们我十几年来是在同一个楼里干着同样的事情。听者在惊异的同时,只能感叹一句:你们好专业啊。因为在他们那里,只有文职人员才不动窝。
我们的军官不算职业但极为专业,我们可以看到少将歌唱家、少将舞蹈家、少将摄影家。还有大腹便便的形形色色的军官们。对比美军有时会让人产生莫名的悲哀。但让中国的军官轮换起来是非常困难的,因为拖家带口在新的地方重新开始生活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毕竟我们还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我们军官既缺乏荣誉,又缺少物质。
美国军营的房子数量有限,在营区里很少看到新建的房子,军人们在不断的流动当中。在华盛顿,我去过美军参联会主席的官邸。它座落在一个山坡上,很是气派。但这只是官邸,上任的那天搬进来,离任的那天搬走,所以军营的房子总是够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