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电影“新生代”在路上

(2010-11-25 19:16:26)
标签:

电影

导演

钮承泽

彭浩翔

丁晟

娱乐

分类: 中国文化报

电影“新生代”在路上

 

[转载请注明出处:《中国文化报》记者成长 http://blog.sina.com.cn/ziyu1501] 

 

 

    国庆档已过,贺岁档尚远,11月历来是国内电影市场的淡季。而11月2日晚,第三届新人电影节和第五届华语青年影像论坛不约而同地在北京开幕。面对电影界新生代力量逐渐崛起的现状,两个活动均将目光聚焦于从事电影艺术创作的青年俊杰。怀揣着对电影的热情和感悟,年轻电影工作者们在活动中通过影片展映、高峰论坛、交流会等方式分享创作经验,抒发心得体会,并共同为青年电影人的创作前景展开探讨。

 

    聚焦新人新作

    新人电影节作为国内专注于新生代影人的电影展,已历三届。此次电影节由北京大学、传奇影视主办,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为联展会场,自2008年创办之初就坚持“自由创作、平等生活”的口号,致力于为青年导演提供一个自我表达和交流的平台,为观众提供一个接触新生代电影人、助力中国电影发展新方向的机会。而由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办、《电影艺术》杂志社承办的第五届华语青年影像论坛则不仅仅限于影片展映,还举行了不同规模的论坛峰会,且范围涉及包括香港、台湾在内的华语电影界,以期让青年电影人进行更多的交流和沟通。

    对电影新人、新作的关注是两个活动共同的焦点。在第三届新人电影节中,主办方设置了“新晋导演处女作展”单元,展出包括蒋雯丽《我们天上见》、李芳芳《80’后》、田蒙《倔强的萝卜》等多部今年上映的新导新作。同时,为了与其呼应,主办方还特设了“成名导演处女作回顾展”,将曾经带给中国电影深刻印记的张艺谋《红高粱》、陈凯歌《黄土地》、田壮壮《猎场扎撒》等影片再度搬上银幕,让人回顾中国电影曾经的“青年一代”创作之初的激情与力量。这些影片在两周内于北京多所高校放映,引发高校学子与青年电影人的热切关注。在第五届华语青年影像论坛的影像展中,主办方也设立了“年度新作单元”和“处女作单元”,秉承“电影工业从青年开始”的宗旨,推介华语电影新人、鼓励华语原创作品、促进跨地区的影片影人交流。导演王小帅、丁晟、彭浩翔、钮承泽等分别携自己本年度的新片《日照重庆》、《大兵小将》、《志明与春娇》、《艋舺》参与此次影展。参加展映的全部影片均在北京的两家电影院面向公众免费放映。

    同时,两个活动均设立了短片展映的单元,为那些尚不具备拍摄长片的电影新秀提供了展示的舞台。这些短片的创作者多为“80后”、刚跨入电影创作大门的年轻人,甚至还有在校大学生,他们的作品为活动增添了许多新鲜活力。

 

    导演新秀起点不低

    纵观本年度银幕上映的新人新作,可以看出一些明显的特点。

    首先,许多导演新秀在拍摄长片处女作之前,实际上已经有了丰富的影视从业经验,如执导处女作《我们天上见》的导演蒋雯丽早已是家喻户晓的影视演员,执导《大兵小将》的导演丁晟具有上百部优秀广告片的拍摄经验,执导《海洋天堂》的导演薛晓路本身就是成功的影视剧编剧,并在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任教。这些经验使得他们可以比较充分地在第一部长片中就发挥自己的光影创造力。

    其次,导演处女作普遍起点比较高。为新导演出品的不乏中影集团、西影集团等国内颇具规模的电影公司、制片厂商,与新导演合作的也包括了李连杰、成龙、孙红雷等华语电影一线演员。随着近年来不断出台的新人扶植计划,导演新人越来越多地得到了国产电影界的重视和帮助。

    此外,从本年度上映的导演处女作中可以看到,新锐导演们普遍不甘于平庸的起步,在影片题材和影片风格上都表现出强烈的多元化和个性化色彩,既有改编自社会新闻的底层生活,又有洞悉人性的古装喜剧,还有关注特殊群体的温情故事。在展现艺术品质的同时,其中一些影片还取得了骄人的票房业绩。2010年的新人新作,为华语电影照亮了希望的道路。

 

    青年导演共话电影梦

    在第五届华语青年影像论坛下设的“杰出青年导演峰会”中,来自中国内地、香港、台湾等地的华语青年导演汇聚一堂,分享了各自在电影创作上的心路历程和艺术感悟。

    台湾导演钮承泽凭《艋舺》摘得夏威夷国际影展“最佳亚洲影片奖”并代表台湾地区角逐明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钮承泽从个人经历谈起,他9岁开始参与电影表演,曾是台湾红极一时的童星,但是他的志向在于做一部自编、自导、自制的电影,并为这一理想付出了一段曲折而艰辛的历程。在回忆创作《艋舺》的经过时,钮承泽认为他此前的电影总是做赔本的买卖,“完全没有工业化的概念在里面”。于是他们在拍摄之前就去谈影片发行,并获得了美国华纳兄弟的青睐。有了档期的约定,影片拍摄就有了计算成本的基础。钮承泽感慨地说,他童年最深的印象就是他参演的电影上映后,电影院外雨伞排成长龙的壮观景象。《艋舺》的上映和轰动让他再次看到了这样的场景,令他兴奋地哭了出来。谈到现状,钮承泽认为,台湾电影经过长期的衰退期现在仍能振作起来,就是由于有一大批不计利益、真心喜欢电影的电影人在坚守。两岸之间的电影和电影人应当在交流与沟通中共同发展。而他也希望下一次能拍摄反映两岸题材的影片。

    携新作《志明与春娇》的香港青年导演彭浩翔在对话中强调了在从事导演之前实践经验的重要性,他用幽默的口吻介绍了因为学业成绩太差被父亲要求去学修空调,自己却怀揣着电影梦想去香港亚洲电视打杂的往事。他说,因为当时亚视的收视率不高,反而没有太多的压力,可以花更多的心思去创作交流,积累了很多经验,表演、编剧、配音、后期都干过,最终被一个电影监制看中引导他走上电影创作之路。彭浩翔认为,对于导演来说剧本很重要,导演也应该下笔参与剧本创作,“写作过程好像是旅游,很难给编剧说清你的旅游目的地,真正的过程是在旅游中找,不要将这个工作交给别人。”

    凭借新作《大兵小将》一举跻身“亿元俱乐部”的导演丁晟谈到青年导演的创作,认为“手热”和好团队是最重要的基础。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毕业的丁晟曾在10年前拍摄了处女作《大惊小怪》,心气很高却遭遇了失败。重回学校进修后,丁晟感觉,在体验过拍摄失败教训之后重回学校上课,与之前的大学学习完全不一样。经过重新调整,丁晟通过不断拍摄广告锻炼技巧、培养团队,同时为自己的影片积攒资金。广告的拍摄经历让他和他的团队学会了怎样用很短的时间经营出一个故事,抖一个小包袱,同时也收获了一个优秀的制作团队。广告的成功引来王晶、成龙等人的注意,从而有了《硬汉》、《大兵小将》这样的影片问世。

    青年电影人的奋斗与热忱也得到了老一辈电影人的鼓励。北京电影学院教授、第四代导演郑洞天在论坛上对青年导演的创作表示赞许,并希望青年导演在创作中更关注自己对电影本身的理解。广西电影制片厂原厂长韦必达在新人电影节开幕式上也回顾了当年自己力排众议支持张艺谋等第五代导演创新的历史,希望中国的电影人“一代更比一代强”。

(载于中国文化报,2010年11月9日  http://epaper.ccdy.cn/html/2010-11/09/content_35202.ht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