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英雄未名时【新《三国》评述之贰】

(2010-05-05 00:08:54)
标签:

三国

电视剧

新三国

曹操

孙坚

刘备

袁绍

袁术

公孙瓒

英雄

文化

分类: 新《三国》评述

[转载请注明出处:文/成长  http://blog.sina.com.cn/ziyu1501]

 

新《三国》5、6集从三英战吕布讲到刘表截击孙坚,算是对全剧第一个故事段落“十八路诸侯讨董”做一个总结。从篇幅我们看得出,无论在《三国演义》原著还是老版电视剧中,这一段叙述甚略,而且主要是为了刘关张的惊艳亮相而用。新版《三国》延续到了第6集,而且加入了不少新情节,其意不言而喻——搞平衡,在曹刘孙三家内搞平衡,将原本只是刘家的亮相戏演绎成曹刘孙三家的集中展示:其中既有曹操的胸怀大志,也有幼年孙权的聪颖机智。这也印证了高希希在此前提到的“三线并叙”的剧情结构。

由独捧刘蜀的一条线,转为曹刘孙三线并叙,谁也不作为谁的陪衬,三线平等而独立地存在,这是新《三国》可喜的新思路。可以看出编剧和导演对这一转变的重视程度,甚至不惜许多情节和言语上的尴尬而将少年孙权早早捧出来。

这里要谈的恰恰不是电视剧,而是曹刘孙三人在历史上“英雄未名时”的真实情景。如果诚如剧中,曹操可以对袁绍拍案而起、开口怒骂,刘备可以如此骄傲地在联盟营中进出自由,孙坚可以无视联盟的纪律乃至用剑威胁袁绍,那么这三人的威望和势力恐怕早就可以三分天下了,根本不用后面那30年群雄逐鹿。

历史真实的情况是,曹操、刘备、孙坚这三人,在诸侯讨董的时候尽皆是无名小辈,甚至连一镇诸侯都排不上。前文已经说到,《三国演义》中的十八路诸侯讨董联军是由《三国志·武帝纪》中的十镇诸侯演变而来,那我们先看看这十镇诸侯是谁:

 

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勃海太守袁绍、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

 

咦?没有刘备也就罢了,怎么连曹操和孙坚都没有了?

这就是真相所在了,当时的曹操,只是在京城担任骁骑校尉,没有接受董卓的笼络跑了出来,肯定连官位也被削了,是个平头老百姓,只是依靠家财弄了点地主武装,跟上述这帮既有名分又有地盘还有军队的大佬们自然是不能比。所以曹操一开始就是委身于袁绍的,在袁绍帐下做一个“奋武将军”。他根本不是什么“主公”,当时也不存在什么“曹营”,他就是袁绍的下属,一个下属能向主公(还是盟主)大大咧咧地开骂么?

至于孙坚,虽为长沙太守,但一直是在袁术的节制之下的,他在讨东联军中冲杀最勇猛,但也不过是给他人做嫁衣。至于孙坚与刘表之间的战争,也并非传国玉玺之争,而是孙坚受袁术排遣主动进攻刘表兵败身死的。孙坚一辈子都是袁术的打工仔,甚至连孙策一度也是,直到后来借兵征江东才算脱离了袁术的控制。

可见,当时联军中最有实力的是袁绍、袁术两兄弟,曹操和孙坚是他们的部署,看他们的眼色行事,讨东联军也是他们操纵下的工具。但二袁其实并不齐心,袁术一直鄙视袁绍,因为袁绍是袁家的庶子他是嫡子,但袁绍比袁术人缘好能力强。俩哥们在以后互相攻讦,结果给曹操在中间钻了空子,这是后话了。

还有一个人需要一提,就是公孙瓒[《演义》中称其为北平太守,这是巨大的BUG,东汉时中国并没有北平这个城市,只有一个右北平郡(今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东南)]。公孙瓒实际上并没有参加讨董联军,相反,他还受了董卓封赏的奋武将军(和曹操撞衫了哦~)。他占据河北北部一带广阔领地,外加与北方少数民族关系搞得好,也形成了当时天下的一极。而后来的英雄刘备此时不过是公孙瓒帐下的别部司马,自然也没有参与过讨董联军。三英战吕布完全是虚构,而华雄则是孙坚所杀。

综上可以看出,曹、刘、孙英雄未名时,不是人家的狗腿子,就是人家的走卒,没有任何地位,也没有任何资格在讨董联军中大叫大嚷。然而,三人效力的主子却是当时函谷关以东最有实力的三镇诸侯。在讨董联军解散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袁绍、公孙瓒、袁术划分着自己的势力范围,操纵着自己的附庸者去打架(活像美苏争霸),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然而历史的吊诡之处在于,几年之间,三个“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先后土崩瓦解,而他们的三个不起眼的部将(孙坚的遗愿由俩儿子继承)成为后起之秀,最终割据一方,形成了鼎足三分的三国霸业。

英雄未名时【新《三国》评述之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