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煮酒的前奏【新《三国》评述之壹】

(2010-05-03 22:10:12)
标签:

三国

电视剧

曹操

刘备

曹仁

孙权

陈宫

文化

分类: 新《三国》评述

[转载请注明出处:文/成长  http://blog.sina.com.cn/ziyu1501]

    新《三国》演到第3、4集,开始有了点意思了。三个新创的地方值得一提:

    1.“捉放曹”做足戏份

    陈宫捉放曹的复杂心情得到了强化,希望在之后陈宫的戏份能与此呼应,从而让这个以往一直被忽略却性格鲜明的人物得到关注。曹操在这一段中的一句台词有点意思:“也许你昨天看错了我曹操,但今天你依然看错了,但我依然是我,从来不怕人看错。”(顺便提一句,新《三国》对于陈宫仍沿用演义的描述,但须知,正史中的陈宫和演义中的完全不同。正史中的陈宫是一个类似吕不韦一样的财富大亨、政治投机家,它的命运成败可能会对当今更有借鉴意义)

    2.提前的“曹刘会”,煮酒的前奏

    曹操与刘备的第一次见面设计在了十八路诸侯盟会的门口,此处编剧为两人设计了一个关联性,即“英雄无名时”。曹操因自己由无名到名满天下的经历而对刘备惺惺相惜。在众雄云集的十八路诸侯中,曹操和刘备两个将来要成为大人物的小人物在这里的关系被强化扩大,相信将与后文有一呼应。在第4集中虚构了曹操与刘备的一次座谈,话题从“英雄生于乱世”说到“人人都想当董卓”,基本上涵盖了这一部分情节的题中之义,虽然表达过于直白缺乏含蓄美,但考虑到电视冷媒介的特点,是值得肯定的。这样的话,之后的“煮酒论英雄”就可以成为这次曹刘会的一个续集,如果之后再加一到两个曹刘会,两人随着身份和关系的变化,话题也在变化,这就很符合电视连续剧“连续”的审美心理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曹操与刘备座谈的时候,编剧又设计了曹仁与关羽张飞在外饮酒。这很有意思,相信编剧选择曹仁充当这个角色应该不是随意的。实际上,无论演义还是正史,曹仁在以后都是关羽张飞对抗曹操所面临的第一大敌,其军事才华也不亚于此二位。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奉命从江陵北上襄樊,围困曹仁数月之久,前来救援的于禁、庞德遭到水淹七军之败,片甲未归。史书上用了骇人听闻的五个字“羽威震华夏”,意思就是说当时的关羽已经升级为具有【武神】和【武魂】技能的“神·关羽”,吓得曹操差点迁都以避其锋芒。尽管如此,具有强大【据守】技能的曹仁仍然纹丝不动,一直扛到关羽撤退。可以说曹仁的坚壁清野打破了关羽闪电战的美梦,也使诸葛亮隆中对战略最终流产,实在是一时帅才。可惜在本集中曹仁因为充当曹操的话托而不得不扮演相对愚蠢的角色,实在是委屈他了。)

   3.孙权的提早出场

    孙权的提早出场。为了让孙权提前出场,编剧不惜让西凉第一谋士李儒犯了一回白痴,给九岁的孙权提亲,而且还让孙权当众戳穿他的阴谋,秀一下童子功,乃至沙溢演的大哥孙策都被晾在一边成了打酱油的。这个设计是有道理的,至少能让观众明白孙权和曹操、刘备不是一辈人(由于老三国孙权那大胡子形象的影响,可能相当一部分观众未必知道这一点)。

 

    同时有三点疑问:

    1.董卓每必称自己为“咱家”,这个词我不知来源何处,只是看过《大明王朝1566》后以为这是宦官自称的专有名词,董卓自谓“咱家”又是从何说起呢?

    2.十八路诸侯中有一镇是“西凉太守马腾”,此本为《三国演义》原著的一个BUG(马腾属西凉体系,按理应与董卓是同一阵营,不应参与反董联军,况从西凉千里迢迢越过长安洛阳董卓的领地到陈留会盟从理论上来说也不可能),本剧中继续沿用,无可厚非,但剧中通过曹操之口不断强调董卓“西凉军”的战力属性,又同时派“西凉太守”讨伐“西凉军”,就感觉有些搞笑了。(按,《三国志》中本无十八路联军,所谓“十八路诸侯”是从《三国志·武帝纪》中的十镇关东诸侯演化而来)

    3.剧中董卓和曹操都提到了十八路诸侯“勾心斗角”,我印象中此词是由《阿房宫赋》中形容建筑的“钩心斗角”转意而来,汉末时期此词有无这样的使用之意,可商榷。


煮酒的前奏【新《三国》评述之壹】



http://fmn.xnimg.cn/fmn045/20100503/2200/b_large_JCTc_623400024d262d13.jp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