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陪孩子在小区花园散步,他爬上滑梯的顶层,突然指着天空说:“爸爸,月亮真亮啊!”太阳还没下山,月亮就着急出来凑热闹,初春的脚步声越来越响了。
孩子荡秋千的时候,天色已经变成深沉的靛蓝,他一边心不在焉地荡着一边仰望天空,仍然在欣赏越来越亮的月亮,嘴里还数一二三四地数着星星。曾几何时,上海的夜空已经看不到什么星星了,单凭肉眼拼命搜寻,最多纪录不会超过5颗星星。因此,把孩子数星星的表现权当做一种天赋艺术家潜质超常发挥的我,连头也没抬,当时就根本不存在核实孩子行为的心思。
回到家,孩子在客厅吃水果,我开窗来到阳台,这才发现,上海的夜空出现了久违的星星,而且是群星。虽然今晚的月亮一点也不圆,可有众多星星的簇拥,显得格外精神。星星并没有耀眼地闪烁和眨眼,而是平和乖巧地挂在无限的夜幕之上。
曾几何时,上海的家长们教孩子唱《天上星亮晶晶》的时候,多少有点顾虑:万一晚上被孩子缠着数天上星的话,就冲着秃子脑袋般的沪上夜空,不知给孩子幼小无瑕的心灵会有意无意地添加多少阴影……
之所以出现久违的夜空,除了气候和风向因素,其实最主要的,是很多汽车都离开上海到外地过年去了,尤其是那些外地牌照的。当元宵节前后全部到位后,上海的夜空又将回复到没有星星的状态。
这一次,我切身体会到了汽车尾气对环境的危害。肉眼无法直接看到的,夜空能告诉你。
又想到了西藏,尤其是那次在从拉萨赶往日喀则的半道上车遇故障、在连野兽叫唤都听不到的静夜等待救援的四个小时里,站在地球人类的角度,“结结实实”欣赏了一回有星星的夜空。当时我又冷又怕,甚至一度想到了死(穿着春夏的服装,在西藏的深夜时无论如何熬不过5个小时的),可每当一抬头看到那庞大星群的夜空,那种震撼使我忘却了恐惧和寒冷,星星不是点缀、不是闪烁,而是如一张大网般拥抱在你的头顶和周围……
提到星空的美丽,夏威夷、三亚、赤道、非洲、瑞士、美国、澳大利亚……人人都能举出点浪漫的经历和见解、顺带卖弄点自己的见多识广;可是,在比海平面至少高出五千多米的夜晚、喘着粗气与星星对话的滋味,让我格外珍惜今晚上海的星空(而且不是九寨沟这类“伪高原”),虽然没有温暖安全的感觉,却异常祥和可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