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姚耀-爸爸1188
姚耀-爸爸1188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8,331
  • 关注人气:2,34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只会说“不知道”的中国,绝非真正意义的体育强国

(2008-08-12 13:20:08)
标签:

奥运

体育强国

运动员

中国体育

体育

分类: 钢筋水泥丛林里的呐喊和唾沫

     中国跳水“梦之队”那对当初最不被看好的男双“月亮”组合,最终拿到了金牌。在面对记者例行采访时,2个男孩的发言基本都是“不知道”。他们的平均年龄大概不到20岁,在西方人看来,心智成熟,已经能准确而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意见了。只会说“不知道”,与其说是单纯,不如说是中国体育系统的一个悲哀。中国体育模式的师傅——前苏联(俄罗斯),他们的运动员即便年龄很小,似乎也能面带微笑幽默地回答记者的提问。

    跳水队是中国体育界有名的喜欢下封口令的运动队,可能从郭晶晶事件来时,眼里的周继红领队(教练)就是不喜欢队员与“可怕的媒体”打交道;类似还包括以前的长跑队“马家军”,羽毛球队等等。在中国夺金强势的运动队里,好像举重队是相对比较开放的,这次取得冠军的,不管是“香蕉地”里来的陈燮霞,还是人生阅历丰富的陈艳青,以及富有表演天赋、会书法会英语的张湘祥等等,面对镜头和话筒都坦然自若、侃侃而谈……我想,这和他们领导和队内的氛围是离不开的。上届雅典奥运会,也是一位举重男选手,在夺金后面对镜头说“老婆我爱你!”,这种表现,往往是最富人情味、也是最国际化、最能引起世界热敏共鸣和尊敬的东西!

    曾经几时,我们知道中国在国际比赛中获奖的运动员在接受采访时,只会翻来覆去地这么几句:

1)为国争光

2)谢谢教练和祖国人民的培养

3)一场场去打、一场场去拼

……

    大家都听腻了、运动员也说腻了,索性来个封口令,“不知道!”

    不能否认,由于中国体育的训练体制,造成很多运动员从小救灾封闭的环境里只埋头与艰苦和疼痛挑战,丧失了基本的生活交往能力。而最近很多老将复出却能取得更好成绩的事实证明,当一个人具备了丰富的人生阅历和生活经历后,其横向思维的判断能力,往往能使自己的运动成绩取得更大的辉煌和飞跃。

    而姚明和刘翔之所以被新一代国人所推崇,相当一部分原因是他们与传统意义的体育完全不同:不仅能说会道、更是说出精彩和幽默。这才是一个完整的运动员,才是一个完整的人,而非西方一直以来认为的——一台只为奖牌而塑造的“体育木偶”。

    中国体育的可悲在于:金字塔尖端有那么几个世界冠军,可塔尖下是一马平川的草地——这不是金字塔,而是一根尖头棒;冠军起到象征意义,运动本身与强身健体的关联并不大。

    由此,运动员清一色是体校培养出来的职业运动员,大众与体育明星之间的隔阂很深。13亿人口中,其实具有潜在奥运金牌素质的人太多太多,但传统的体育选材制度,完全阻碍着普通百姓投身职业体育的希望,要知道,意大利的击剑队员可能是警官、美国的田径队员可能是律师……而我们的运动员,只能是运动员!哪怕退役了,也大多开个以前从事项目的运动学校、跳不出这个圈子(美其名曰:我舍不得这份事业)。

    大家都有点看不起印度的体育和刚刚拿到的仅有的一块个人金牌,但我觉得印度体育的未来和潜力可能超过中国:射击冠军宾德拉是家族企业的CEO,他的训练是主动的、从兴趣出发的……由此,他的智力和背景决定了他能把自己从事的运动当成一种自发的事业或调味品,他的人生是完整的、可控的,这才是真正的体育。当然,这是一个比较特殊的例子,因为他具有良好的经济基础。

    所以,别看你现在在扫大街、烧锅炉、搞投资等等,没准经过1-2年的训练,也能在奥运赛场上拿个奖牌。我们国家的体育选材到了这一步了、奖牌队伍里出现非运动职业的角色了,才能真正说我们是体育强国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