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时候,我在博客和汽车论坛里发表了《上海五月的车牌价格可能接近5万或突破5万》,后来怕担责任,勉强发表了一个自相矛盾的解释。很多人不同意我的意见,理论支持点无非是两点:一,政府在大力扶持汽车工业和消费;二,上涨到一定程度,政府肯定要出面干涉(怕对比外省市的压力太大)……
9月,上海在放量车牌数的情况下,价格还是迫近5万。在我心里,这是个年内迟早要达到的水平。
一,政府大力扶持汽车工业和消费?
当然没错,可是,能源和环保问题的迫近性大家了解吗?有人说,和我眼前的生活没关系。好,我简单说说,世界上最大的玉米和大豆出口国(也是中国最大的玉米和大豆进口来源地)美国,也开始尝试乙醇燃油了,就是说,老美的玉米也开始用于生物能源的加工了。玉米是什么?除了本身的粮食基本属性,还是畜牧产业的基本口粮,就是说,它是我们吃的猪牛羊鸡的几乎所有的飞禽走兽的基础口粮。或许,开车的买车的不怎么上厨房,今年除了猪肉价格的上涨在媒体上的暴光率高点给你留下深刻印象,其实,油料和粮食的价格也在涨,有的比肉还迅猛。粮油涨价,意味着什么?生产的汽车再多,消费的汽车再好,你不可能把汽车拆开来填进肚子里。更何况,原来憧憬着奋斗美梦和汽车梦的年轻白领和一般老百姓们,面对股市之后猛窜的房价,眉毛又开始紧锁了。中国地大物不博(物种丰富是真实的),据说一直以来强调的“退耕还林”计划,当前受到了实际粮食需求的制约出现了局部的推行迟滞现象。民以食为天不是一句空话假话,但在经济飞速发展,超女超男满天飞的和平时代总容易被人暂时遗忘;问题是一旦有风吹草动,汽车工业只不过是政府需要关心的大局中一个排名远远落后于铁路交通的小萝卜而已……
二,上涨到一定程度,政府干涉?
我们的思维模式里,什么事情都摆脱不了“政府干涉”。固然有其一定的历史溯源和道理。可是,上海的限制汽车数量的政策十几年来一直如此,所谓干涉无非体现在(我们的想象)调控发放牌照的数量,以及对关键部门的几个大经销商的暗示性的招呼上,总不见得拿个大喇叭要求百姓们投低不投高吧。我一直说,别看外地叫嚣着“汽车消费公平”的口号曾经一个比一个响,三五年后你再看看那些城市的交通或政府领导吧……交通基本正常运转的,要么是不发达地区或非繁华枢纽地区(根本无流动人口且经济发展火力不足),要么是已经学上海摸样对汽车数量进行限制的;至于那些堵塞情况超过北京和上海的,基本就是政府彻底不干预、放任汽车消费的地方了。在广州本田上马的时候,广州一些领导还说鼓励私车消费、坚决不限制城市汽车数量呢,现在还敢这么说吗?
所以,上海以外车牌的免费午餐,迟早也会没有的。
上海车牌的价格有上限吗?有也没有。万一哪一天当你发现一斤肉的价格与一公升汽油价格等同的时候,回头讨论这个问题或许更有意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