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祥作为中国欧冠第一人,其实在他留洋以前,在中国足坛也并非一个呼风唤雨引人注目的运动员,当然,这和他的阳光形象、自敛克制有很大关系。孙氏兄弟,身上没有一般传说中的足球运动员的大小毛病,生活平淡近似单调,但就是这么一个不会制造新闻的小伙子,制造个中国足坛的一系列第一。
强调地方优越性是不合适的,但从目前中国体育迈向世界的脚步看,撇开类似乒乓和羽毛球这样中国具有传统优势但缺乏世界影响力的项目,一些能在媒体和观众中留下深刻印象的家喻户晓的人物,从姚明开始,到刘翔,再到“孙小二”,都来自上海,这里面有什么巧合吗?
范志毅是上海男人中一个稍微有点“异类”的人物,他到英国去踢球的时候,球队档次不怎么样,可他好象也混到过队长的位置,这个风风火火、身上时常冒点小新闻的性情中人,其实在为人方面线条并不粗放,很多时候,“很户做人”。
“很会做人”是一句上海话,简单地以现代语言概括,就是情商高。
没错,运动员靠的是场上的拼搏和表现,最终以成绩说话,但在体育运动成为公众瞩目的大产业的今天,运动员在很多时候成为这个大产业的各个分项的品牌和产品,除了成绩,你在赛场以外的为人成为大家捧场与否的关键因素。
中国的体育明星,私生活不去议论,很多在接受采访的时候,翻来覆去就是那么几句话,什么感谢祖国,感谢领导培养,拼了……等等等等,甚至很多时候忘记感谢最值得感谢的观众。固然,他们这些话没说错,可你老那么几句,还以一种结巴和过分严肃的表情表达出来,怎么可能容纳感观众把你的成绩和体育运动本身的魅力联系起来呢?
此外,获得海外的认同,从与自己所在的运动队和分项的管理中心的交涉和关系开始,一直到新环境下与队员的交流,不单靠运动成绩本身说话的东西太多太多,除了经纪人以外,当事者本身的交际能力和表现姿态也异常重要。人是要靠交流的动物,既然中国的体育产业还处在由“计划经济”向“准市场化”过渡的阶段,很多不合理的现象并不是靠火暴脾气和盲目遵从所能马上改变的。你必须把自己到海外的发展作为一件生意、一桩买卖来认真操作。类似中国的学生数理化专业成绩很好,而到国外大多只能从事一般的技术工作一样,要成为一个圈子的出类拔萃者,除了专业成绩,交流和为人也很重要。
孙翔的出世固然有其所在球队人员不整的客观因素,以及荷兰人包容性强的特点;但我相信小孙在刚到球队后,很多细节上的处理非常符合周围人的心思,至少,让周围上下的人看着你觉得不抵触、顺眼,这样才能进行下一步的交流,这样才能赢得上场机会。而这一切,来源于他始终的阳光般的微笑、即便语言不好但也并不羞涩的主动交流,以及很多不为我们知道的博得不同文化人群喜欢的训练和生活细节(包括个人在更衣室里的清洁卫生和礼貌等等)。
上海男人的形象,因为以上几个优秀体育明星的出现,稍微有点改善。其实,会做家务、为人谦卑礼貌,很多时候代表的是生活品位和交流素质。很多生活习惯在一点一滴的与人交流的过程中会表现出来。上海男人所表现的细节,以及多交流方的尊重和面子的照顾,往往是获得海外成功的第一步。你让对方看顺眼了,对方自然会更愿意和你深层次接触下去。
出色的身体素质,加上聪慧的、被一直不注意细节的中国人所不齿的“精”气神,是成功的基本公式。中国运动员缺乏的,往往就是这种“情商”,集体宿舍和大院里对身体的培养以外,家教和自身的修炼其实比成绩本身更重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