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日本人的寿命长,在世界排名很靠前,该民族又嗜好海鲜,因此现代饮食学中把日本人清淡的口味和崇尚海鲜与他们的长寿和健康联系起来。这有一定的科学道理,但也不尽然。记得在福寿螺肆虐的时候,我就写过文章告诉大家其实在日本因为生食鱼类产品其国民身患传染病的不少。现在杭州首先暴出日本料理店内生鲜水产细菌超标的事,于是日本料理成了过街的老鼠,在这里我又要澄清一点:杭州或许和上海一样,90%的日本料理都非日本人经营,大多是在日本留过学或在日本从事过饮食行业的中国人在经营的。
其实,对日本料理的迷信根本没有必要。
最近媒体暴露了很多日本进口食品的卫生和质量问题。日本是个典型的戴着有色眼镜看世界的民族。因为政治需要,他们可以对中国出口的鳗鱼和蔬菜、茶叶等设置苛刻到极限的非关税壁垒,比如,单农药和抗生素的禁止和抽样检测项目就多达到700多种;而其本国根本没有中国这样大规模的现代化管理的养殖基地和栽培基地。现在中国有很高档百货店和会所以各种渠道进口所谓日本原产的有机食品,我觉得很可笑:要知道,日本的舆论和政府机构对其本国的企业和产品是非常包容的,很多程度上根本没有中国商检对待出口产品的检验那么严格。没准你花大价钱吃到的“日本有机”,是原产中国的有机版本,拿到日本后重新润色和包装的(这点很象当前到处泛滥的阳澄湖大闸蟹——明明是外地的蟹,运到昆山往阳澄湖里一扔,洗个澡后出来就能多卖一倍以上的价钱了)。日本的鳗鱼业界就喜欢从中国进口大量的活鳗,把这些活鳗在日本的小规模水泥池里养个把月,烤出来的鳗鱼就成“日本国产”了,价钱能比中国烤成出口的贵两、三倍,还不用受到苛刻的查验,多好。
日本土地小,农业规模不大,农业人口老龄化严重,农业和食品科研体系论资排辈的现象非常严重;在这样一种氛围下,根本不可能对产品的更新换代作出实质的突破。举个简单的例子,在欧洲的英国等地,成功的所谓“日本料理店”和寿司店都是英国当地人甚至华人经营的。这些店铺进口的寿司原料根本没有从日本进口,而是来自中国和东南亚国家,原因绝对不是因为成本——而是,日本很多水产企业根本没有申请对欧盟出口的登记注册。而欧盟对水产品进口的严格程度远远超过美国的FDA,日本很多传统的水产和食品企业,至今不知道HACCP的卫生管理体系和欧盟出口注册是什么玩意!
日本嗜好生食的习惯,在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今天,其实不一定明智,长此以往对健康反而是危害。细菌和寄生虫感染是一个方面。再说说近来国内很多人趋之若骛的金枪鱼吧。这种鱼类的确在预防心血管疾病上有一定效果,但中国早在前几年就限制日本金枪鱼的进口。原因很简单,这种深海鱼不多受到严重的重金属污染(比如汞化合物),长期食用对人体健康危害很大。或许在20年后的世界健康和寿命统计中,我们就能在发现个中的秘密。
日本人“小气”,很多初到日本的人都反映日本人请客还不够塞牙缝的。饮食不过量,只吃七、八成饱,其实是种科学的养生行为。日本人真正长寿的秘密,我认为仍然是不暴饮暴食,以及嗜好绿茶,口味清淡,而绝非那些被部分人群吹得神乎其神的食物和食品原料;要知道日本的蔬菜和水果价格高昂,其国民摄取量比中国人少得多了。
食物是涉及人类生存和国家民生的根本,饮食的国际化脚步很快,但肯定得涉及政治因素。姑且不把饮食上升到政治和战略高度,实事求是地说:对日本饮食的盲目崇拜没有一点必要。中国很多专业从事出口食品加工的企业从管理到品质都是世界一流的,只可惜当前国内的市场准入门槛太低,商业流通渠道复杂无序,导致这些企业一直没能真正融入到国民饮食的供应链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