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永乐不被国美收购,也要被苏宁兼并:谈上海人和上海企业的弱点

(2006-07-24 13:54:47)
分类: 钢筋水泥丛林里的呐喊和唾沫
永乐家电在国内排名同行老三,发展步伐始终没摆脱以上海为主的模式。之所以一直处与老三的地位,和上海企业以及上海人缺乏拓展创业的精神分不开。
 
上海一直强调海纳百川,容纳方面做得还可以,很多到上海发展的企业都觉得上海在人才和商业环境、以及政府机构的配合效率上都表现不错;但涉及本土企业和个人到外地发展的“走出去”战略,就差强人意了。当然你可以举出百联、光明、上汽等等的例子。可仔细分析,个个都是特大型的国资委控股的集团或最多披了件上市的外衣,本质上缺乏国美这样的强势的民营企业。
在财富排行榜中,被归为上海的大型民营企业不少,比如新希望集团,均瑶集团以及诸多的房地产企业,但这些企业的鼻祖或目前的操盘手,几乎没有一个土生土长的上海人……
 
永乐老三命运的分析中,有一条非常切中要害:就是经营层太注重所谓媒体和舆论,太注重自己君子般的形象和声誉,结果呢?供应商照样骂你奸商,消费者照样骂你黑心;可同时,家电照样往你仓库搬,银子照样在你店里花……买卖双方是一对永远的矛盾体,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和商业氛围并不完全和谐的环境中,矛盾和摩擦永远是激烈的。作为商家,原则上和本质上只能是“惟利是图”,只要能赚钱,只要手段合法(或基本合法),就上了,管它那么多?
国美的黄就是这么个人物,血液里流淌着潮汕人的经商元素,在北京这样一个异乡,敢梦想,敢用人,敢冲锋,敢和人吵架……当然,更能吃苦,更适合在各种不健全的制度和环境下灵活地变换着赚钱和开拓的手法。
 
上海人和上海企业呢?大多在进驻外地时需要当地政府的完美配合,即便如此,还往往感叹一出上海,就万事“不够规范”“不够国际化”,处处埋怨,处处摇头,很少有愿意承担风险,简单地说,不是灵活性不够,是怕吃苦,怕惹上麻烦。这样的结果,直接造成很多上海人和企业只能蜷缩在上海或江浙这样一片中国的商业天堂里游泳。
 
可是,矛盾的地方哪个在于,上海的法规和环境再完善,能比得过欧美或日本,能比得过香港吗?那么多海外企业也是“贵族出身”,除了税收上的一点优惠外(其实有的外资也并没尝到很多税收政策),也在享受着“不规范”的上海甚至外地的政策和环境,那么它们怎么能活下来?怎么能在其世界网络的地图上上添置很多中国基地的标志呢?自诩国际化大都市,连上海都走不出去,那么还谈什么国际化、全球化?况且,世界上比中国不发达不规范的地区和国家还有很多很多。
 
说到底,还是上海人和上海企业自己的问题,孤芳自赏(包括申花足球和永乐家电)。有点象那个变了味的“舞林大会”……跳来跳去,是一帮“自己人(电视台主持人)”在那里张牙舞爪,再好看的搞那么几次也就腻味了。
 
因此我说,永乐不被国美吞了,迟早也会被苏宁咽了,还有一种情况,上海来个国有大企业出面“救市”,但如果真这样了,更要笑话这种“救市”行为了——明摆着是个不体面安乐死。当然,这种可能性几乎不存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