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在写字楼,以上海滩(或许是全国)第一个全楼层厕所装座便器(便后自动冲洗器)而闻名。管理是比较出色的,功能也比较齐全。一般在每个楼层,除了男女厕所,还有2间茶水间,提供泡茶热水和大水流的龙头洗刷杯碗等等。
一般来说,中国人喜欢自带午饭的不在少数,虽然随着单身白领的增多,大伙的午饭越来越方便简单,但每个办公室的租户,还是有那么若干个员工自带饭盒。无可厚非。但是,临近某国际著名银行最近大招的高级白领中,有那么一位特别喜欢在厕所里洁白的洗手池里洗碗,一边洗还一边以50分贝以上的声音漱口吐痰揿鼻涕……这样,每次他的“作业”之后,洗手池里留下的饭粒、残羹、各种颜色的粘稠液体,组成了很好的色彩和物质搭配;同时,洗手池的周围水迹斑斑,让人怀疑某位仁兄刚在这里洗过头。而茶水间的水池更大,地漏有网兜阻隔,洗涤的条件更好,他却没想到使用。是因为厕所里的洗碗环境更好吗?不知道。
尴尬的话题不少,这个办公室里的白领属于八国联军,自从我们楼层多了这么个邻居,厕所里小便池周围永远成了无从下脚的尿液的海洋……从人群分析,五湖四海,甚至还有不少外籍和香港同胞,而那位喜欢“大动作”洗碗的,是上海人。
我们公司除了日本人,以本地人居多。日本人在礼节和细节上比较罗嗦,面对这样的邻居,尽量避免被上升到民族矛盾高度的指责,最多皱皱眉头。而我们公司的上海同事忍不住了,有时候在邻居员工在场的情况下,半痛不痒地大声埋怨道:“啧啧,到底是乡下人,真脏!”
上海人视所有看不惯的群体为“乡下人”是个历史习惯了,其意义似乎已经超越北京人所说的“老外地”或者“赶民”了。随着温州抄房团的入侵,外来优势群体的增加,这种称呼最近几年比较少听到,但一旦当非本地人群的行文达不到上海人普遍所能承受的道德规范的时候,“乡下人”的声音就会再次回潮,尽管埋怨者自己可能还维持着随地吐痰的习惯。
延伸到老外,刚有俄罗斯教授埋怨上海什么都好,就是大街上随地吐痰的现象太多。我们可以想象,在平时的生活和交流中,俄罗斯教授会对周围所有的人(包括采访的记者)大谈中国和上海的精彩和活力,他能大胆说出上海人一些不文明的地方,是他的直率和优雅。其实,每当我们试图让外来者“谈谈对上海的印象”时,无非希望听到“这几年变化真大,太美妙了!”这样的好话,而事实上,99%也会得到这样的褒奖。可是,你知道人家回国头去的声音吗?或许一边摇头一边说:“到底是中国,空气脏!到处都是痰!”
另外,大家都有这样的经验:就是对没有自己所处理的生活水准发达地区的人群,很多时候你会以一种源自高傲的同情的心理去鼓励式地赞扬对方值得褒奖的一面,并努力掩饰着与对方的地域差异,在商务、交友、合作中都是这样。表面看来,是一个平等和气的海洋,但一旦当对方的某种作为损害了你的面子和利益,且当时你的心情正好不佳时,那么你往往会这样埋怨“没办法,到底是XX人,不入流啊!”比如,你陪一个乡镇企业家到你熟悉的欧洲或美国出差,两个人进入一件高档的餐厅,当乡镇企业家在众目睽睽之下抽烟、咳嗽、大省打手机、同时手忙脚乱地使用刀叉的时候,你可能会马上忘记企业家对你事业所带来的好处,以及刚刚在高级百货店给你的阿马尼西装埋过单……你的感受肯定是极不舒服地无地自容,心里基本会嘟囔着“到底是乡下人……”
人的教育背景和生活背景相差太丰富了,这是中国的现状。很多时候,平等是假象,当你试图努力融入一个相比自己熟悉的环境更发达或更落后的地方和人群的时候,请不要被表面的笑容和交往所迷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