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比较权威的统计分析:北京有车族的生活质量最低。具体的数字和内容不赘述了,我比较同意这个观点。具体补充应该是:在中国大城市中,北京有车族的生活质量相比其他地方,可能最低。
先说好的方面:北京是中国最早也是规模最大的步入汽车平民化的地方,有车族生活质量低,说明大部分老百姓都能买上车开上车,是个好事情。
接下去就都是不好听的了。
说实话,北京的用车成本是全国特大城市中很低的,包括养路杂费(上海普通小轿车一年要三千多),停车费(上海和广州一小时20元的很普遍,且小区停车一月500-800的不会有人闹事),维修费(北京的汽车俱乐部和维修点是最多的)等等。这个部分,不是生活质量低的理由。严格说,北京开车用车成本很低。
昨天中央台放了一个北京新婚夫妇负担的记实片,称今年北京13万对夫妇新婚,平均费用4万多但仍然超支,云云。其中有一对夫妻,刚工作,贷款买了房子和汽车(还是新出的福克斯,家庭背景绝对是普通百姓),原来打算婚礼准备只花4万,可最后大大超支。看到这样的情形,估计长江以南沿海发达地区(江苏、浙江、上海、福建、广东等等)的年轻人看后都会觉得可笑:“刚工作贷款好房好车?学美国呢?以后日子怎么过?”这就是北京,没办法(其实土生土长的北京人还是比较节俭有序的,片子里那对夫妻是北方某地漂来的)。
记得北京一哥们说过:别TMD稀罕我们北京有车!有一个楼里4户凑钱买车轮流开的呢! 这话夸张了,我也不信,要说几户人家凑钱买车跑出租跑运输的,全国乃至世界各地都有通用的范本。私车的话就新鲜了。这不和一个小说里赵光腚先生一家人一条裤子轮流穿着出门是一个性质了?
话说回来,不管三七二十一先买个车也好,特别是,现在北京房价贵了,先有个车,即便没房也不担心晚上没地睡了。
小白领们,向美国学习!先享受,先消费;然后再说了……(再勤奋不涨工资的好象也不少)。吃饭问题和车比起来,似乎不怎么重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