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冠军少女的辣条愿望,是对成人世界的一次反抗

(2021-08-14 15:48:02)
分类: 娱乐
冠军少女的辣条愿望,是对成人世界的一次反抗

韩浩月

赢得全网赞美的东京奥运会女子10米跳台冠军全红婵,以总分466.20分创造历史最高分,年仅14岁的她,成为让整个世界都惊叹的天才少女,在被问及庆祝胜利的方式时,她是这样回答的,“吃点好吃的,辣条!”

冠军少女与辣条,这种因强烈反差而形成的戏剧冲突,给网友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与娱乐空间,要给全红婵寄辣条的留言比比皆是。但是在这种舆论狂欢的背后,却藏着一些令人感到不安的东西,总结看来,可以形容为“童年的缺失”与“走向极端的奖赏与惩罚”。

尼尔·波兹曼在《童年的消逝》里描述的状况正在往深度里蔓延,现在的青少年正在脱离电视观众的身份,但他们却并不因此感到轻松,来自成人世界忽冷忽热的关怀,来自街道、楼宇、围墙的囚禁与隔离,让年龄越小的孩子,越有成为牢笼里的困兽的趋势。

对于孩子精神世界的过度干涉与监管,压制了最能刺激他们成长的因素——弗洛伊德所说“口舌之欲”的满足,剥夺他们对辣条、碳酸饮料、方便面等所谓“垃圾食品”的尝试,使得他们在逐渐成长的过程里,会不由自主地怀念那些他们渴望而不得的东西。

相对于成年世界里被允许的部分“堕落”行为,社会对青少年提出了非常严苛的要求,这种要求具体体现在类似这样的例子身上——家长在客厅中抱住手机刷短视频,却要求孩子要认真完成家庭作业,并阅读老师要求读完的那些经典。类似的例子共同组成了一个充满矛盾的荒诞氛围,这种氛围的黏稠已经让不少孩子因对这个世界充满困惑而走向别的极端。

前几天,一篇有关网络游戏是“精神鸦片”的文章制造了一场轩然大波,随后文章被删除、修改后重新发出,“精神鸦片”的表述消失。这次舆论事件,和过去那场已经淡化的“反网瘾运动”一样,把矛头指向了青少年“不稳定的身体、道德和心智”,而没有从政治、社会、教育、家庭等由成人控制的领域,进行深刻的反思。

全红婵借着冠军的荣耀,喊出了“想吃辣条”的愿望,而在此前的训练当中,“辣条”或是她敢想但却不敢提的敏感词,因为她会和其他同龄人一样,遭遇来自大人世界的“为了你好”的“围剿”。

对于普通的少年儿童来说,他们缺乏冠军奖杯赋予勇气的机会,他们没有喊出内心愿望的平台,他们把辣条、碳酸饮料、网络、游戏当成了“朋友”,正是因为这些被成人列入负面清单的东西,可以提供他身边世界所提供不了的安慰与陪伴——如果不能清醒地认知到这一点,成人社会与少年儿童世界的精神隔阂将会变得更深。

不得冠军的时候,吃一根辣条都是奢望。得了冠军之后,来自权威的声音都会参与到这种狂欢——“快把辣条安排上”,有网友担心全红婵所在训练中心的门卫是否会为汹涌而来的辣条而头疼……不节制的奖赏与极度的控制,带来的效果是一样的,那就是依然没有把奖赏和惩罚对象当成一个平等的个体,而是当成了成人情绪的一个载体或容器。

让青少年解脱对辣条的渴望,学会适度使用网络,自我控制游戏时间,除了创造机会让他们能够与大自然接触之外,更重要地尽量不要动用国家权威,以及使用过于锋利的治理工具,事实证明这样于事无补,还容易留下暴力的影子。

我们对待青少年的方式,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我们继承的传统,还有现在依赖的社会控制模式。我们对待青少年的态度,则来自于我们的文化心态,如果不能够以现代性的思维来处理成人与青少年之间的关系,那么则很容易成为沟通失败之后启动治理工具的同谋。

我们不愿意看到青少年受苦,但却又对此束手无策,这是成人世界的无能表现,如果在这样的状况下再次成为简单粗暴治理的同盟,则更是一种失败的象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