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韩浩月
韩浩月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5,088,466
  • 关注人气:14,54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龙女包子脸,心照不宣的狂欢

(2014-12-16 09:59:41)
标签:

股票

分类: 文化


你可能暂时还没时间,看一眼跃居收视榜首的于正版《神雕侠侣》,但如果时常使用社交媒体,肯定关注到了小龙女的包子脸,由陈妍希饰演的小龙女,正在遭受着网友们的吐槽,“陈妍希如何从女神‘沈佳宜’变成肉包子‘小龙女’”,被当成笑话和丑闻,进行一轮又一轮地传播。

包子脸是个笑话,有网友用“包子”“鸡腿”“辣条”这三种食物,来形容新版小龙女的脸,尽管看上去这三个词的笑点很低,但仍不能排除它们组合在一起后引起的喜剧效应。包子脸迎合了当下网民对于热点事件的轻虐心理,重虐别人很容易引起旁观者的不适和反感,而轻虐则显得无足轻重,甚至可以当善意玩笑来看待,旁观者也会不由自主被吸引,加入到调侃大军中来。

包子脸是个丑闻,只是此丑闻非彼丑闻,包子脸更多指向的是一个人的颜值,以及这个颜值所代表的审美水准。直白一点说,包子脸是对陈妍希的长相、拙劣的化妆、新版《神雕侠侣》的恶趣味等统一的批评,只是这种批评被含蓄地包装了起来,不尖锐,圆滑,抓不到实质把柄,找不到始作俑者,这也是中国网民在特殊网络语境中多年历练的结果。

要注意到,伴随着包子脸同时传播的,还有李若彤饰演的小龙女形象,和陈妍希版的小龙女相比,李若彤饰演的小龙女形象更清新,加上时间的缘故,也徒增了网民的怀旧心理。实际上,每逢经典重拍,这样的吐槽逻辑总会重演一遍,批评新的,怀念旧的,已成网民的固有观念,这点不止体现在影视产品身上,过去的乡村,逝去的童年,曾经人与人之间的良善关系,都会被人们所怀念。批评经典重拍,不过是这种怀念心理的一种外溢而已。

有人敏感地发现到,包子脸说法的源头,起于社交媒体上的八卦娱乐账号,而这些账号,是很容易被操纵的,因此有一种说法是,包子脸是新版《神雕侠侣》的自黑行为,相关方面为了提升这部剧的话题度,并且将话题转化为收视率,启动了这场轰轰烈烈的自黑。这种说法不无道理,因为可以轻易看到谁是包子脸的最大受益者,或者可以说,这是一场没有受害者只有受益者的炒作,从营销的角度看,它是成本最低、效果最大的。

久在各种娱乐营销手段花样频出环境下出没的网民,自然会有所了解到,自己在助推一场炒作行为的成功,但之所以大家仍然愿意“配合”,参加这场心照不宣的狂欢,是有一种“成全”的心理在,让炒作者眼下“得偿所愿”,从长期看却“得不偿失”。包子脸在获得话题度和收视率的同时,也损失了于正剧的品牌,让于正剧的真实品质“深入人心”。

可能会有人觉得,那又怎样?于正剧尽管遭受的尖锐批评不断,不还照样是拍一部火一部?请相信,这只是暂时的电视剧市场乱象,一些不尊重观众的电视剧之所以火爆,一是和平台原因有关,二是和部分观众确实审美畸形有关,一旦电视剧市场回到正轨上来,观众对电视剧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向这种只能靠包子脸吸引关注的剧自然会失去市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