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3D《泰坦尼克号》贩卖情怀与技术

(2011-11-21 10:15:29)
标签:

娱乐

分类: 娱乐

韩浩月

 

    《泰坦尼克号》要重返银幕了,而且是3D版本,日前发布的中文版预告片,使用了具有煽动性的宣传语,其中一句是“重返《泰坦尼克号》”,令人看得有些内心激动,因为这句话,让我想起了十几年前看《泰坦尼克号》的日子。

 

    《泰坦尼克号》1998年春天登陆中国,那会它被同时传播的还有一个土得要死的名字《铁达尼号》。在网络并不发达的那时,这部电影的信息究竟是如何春风般吹遍中国每个角落的,这不得而知,我只记得,在1998年县城电影院基本成为各种歌舞团表演场所和政府机构开会地点的时候,这部电影的到来,让电影院重新变得名副其实。

 

    1998年VCD开始普及,那会我开了家录像厅,在县城唯一一家音像社购进《泰坦尼克号》VCD的时候,我清晰地记得花了70元买了一套。在录像厅放《泰坦尼克号》的时候,生意特别的好,我几乎完整地把这部电影看了十几遍,闭着眼睛听台词,对应的画面就会完整地映现于脑海。前两年的某个深夜,还曾把它的正版DVD塞进碟机,但已经无法坚持看下去了。

 

    无法看的原因是,已经对这部电影的剧情烂熟于心,此外,它作为记忆的一部分,已经与过去的生活一起被埋藏了。换句话说,《泰坦尼克号》是属于过去那个时代的,它所表现出的那种惊天震地的情感,也是属于过去那个时代的,如今是再也体会不到了。我无法想象,自己还会坐到影院里看《泰坦尼克号》,是去怀旧呢?还是去体验一下烂大街的3D?

 

    此番《泰坦尼克号》的再映,最大的卖点就是它的3D技术,如果我没记错的话,真正的3D电影,是需要在拍摄时就按照3D格式进行的,所有通过胶片转为3D的电影,或都可以称为“伪3D”。一部《阿凡达》,让国内外的电影制作者都着了魔般地迷上了3D,而大量伪3D在影院的出现,也让不少观众彻底对3D倒了胃口。现在去影院看电影,遇到3D版的大片,我通常都会问一句售票员:“请问有非3D的版本吗?”

 

    再伟大的电影,重新包装一下推出来,都是不折不扣的炒剩饭,此前经典电影重映的例子已有不少,但无一例可与新制作电影进行票房竞争。好的电影就应该属于记忆、属于蓝光碟、属于硬盘,在人们需要的时候,选择一个安安静静的时候,独自品味、回想。而搞到电影院里热热闹闹地上映,无疑是对这种情怀形成了破坏。

 

    当然,对于年轻一代观众而言,3D《泰坦尼克号》或会有一些吸引力,但他们对电影有着自己的趣味选择,根本不会因为父辈们的喜爱而去追逐一部老片,真正对它感兴趣的年轻观众,也早通过别的渠道看过了。我相信3D《泰坦尼克号》全球公映后还是会有不错的票房,只不过这票房的来源,主要依赖的还是观众那被触动的怀旧情绪,但不要指望它能给出品方带来多大收益,全球18亿美元的票房,只能作为一个标杆、一个记录放在那里,这个记录会被别人打破,但想超越自己,无异于痴人说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