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浩月
http://gb.cri.cn/mmsource/images/2010/03/17/ex20100317502.jpg
“所有的爱情都是悲哀的,可尽管悲哀,依然是我们知道的最美好的事。”属于话剧《琥珀》的这句经典台词,从小优的饰演者王珞丹口中说出的时候,相信有很多观众,依然能够感受到它所具备的打动人的力量。新版《琥珀》在保利剧院的五场爆满,也见证了孟京辉这部优秀话剧的魅力。
毫无疑问,《琥珀》是一个爱情故事,尽管孟京辉出于观赏效果的考虑,在舞台声光布景上煞费了一番心思,也为了让观众悲伤之余乐和一下,掺和进去不少已经不太新鲜的段子,但在长达两个多小时的演出时间里,爱情的主题没有被解构得支离破碎,相反,话剧的首尾相顾,使得这个故事发展脉络清晰,比孟京辉的其它几部话剧,更易于理解一些。
喜欢话剧的观众,对《琥珀》的故事不会陌生,原本就玩世不恭的高猿,在做了心脏移植手术之后更加放荡不羁,纯情少女小优爱上高猿,开始时不过是为了满足自己对理想爱情的追逐,因为高猿的心脏来自她因故去世的未婚夫,而后来却不知不觉间离不开高猿。《琥珀》在表现爱情观点时,走上了两个极端,一个是高度怀疑,一个是绝对相信,而最终的结果是小优的告白唤醒了昏迷的高猿,光明的结尾并没有让这个故事显得俗气,反而催人深省。
五年前首版《琥珀》大出风头,刘烨和袁泉联手让这个都市爱情寓言成功地成为年轻一代的爱情圣经,“没有比欺骗一个骗子的感情更不道德的事了”成为一度颇为风行的流行语。《琥珀》之所以有此魅力,在于它的狂热与冷酷、激烈与冷静、绝望与希望,和年轻一代人的精神世界十分吻合。剧中的核心人物小优,用她的纯情、认真和执着,让拜金主义时代的爱情,恢复了其古典的面目与气质,我们喜欢《琥珀》,很大程度上缘于小优这样的人物在生活里已经非常稀缺。
http://ent.tom.com/uimg/2010/3/19/weiming/1268975630591_16169.jpg
出生于内蒙古的王珞丹,把剧中的小优演得非常像一个北京女孩,爽朗、大方、坦诚、不计较,有其成名作《奋斗》中米莱的影子,但也有只有在话剧舞台上才能清晰观察到的爆发力,《琥珀》并不是一个很煽情的剧,但其中不少段属于王珞丹的独白,都能够被她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得真挚动人,据说首演时,刘烨曾为王珞丹的表演落泪,相信两位演员的这份投入,更能够帮助观众在观剧之外,得到更多的思考与收获。
新版《琥珀》的配乐很柔软,比现在市面上能听到的绝大多数情歌,更能感染人。看完这部剧的最大感想是,被贴上各种符号的孟京辉,最能体现他艺术成就的,不是表层的愤怒,不是另类的思想,而是他和编剧廖一梅对人性与情感最悲悯的理解。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