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为何总以鸵鸟姿态应对民众追问?
(2009-04-23 15:12:29)
标签:
郓城油棉一厂国有资产流失官商勾结张建钦杂谈 |
分类: 时事 |
山东省郓城县出现了新时代的“六君子”,该县原油棉一厂的六名职工,为维护全厂400多名职工的利益,在正常信访渠道难以解决实质问题的情况下,以实名方式在网络上寻求帮助。(详情:http://www.tianya.cn/new/publicforum/Content.asp?strItem=free&idArticle=1537628&flag=1)
有必要记下这六个人的名字,张建钦(13905405296)、黄清元(13905405908)、梁湘云(13181580470)、张福瑞(13455996038)、魏天玉(15865301823)、王东英(15020220001),在以网名发帖都会被跨省追捕的时候,他们这样做,是一种姿态,从这种姿态里面,我们可以读到无奈、愤慨,也能读到自信与坚持。
郓城油棉一厂的事情看上去很简单:工厂破产,土地被拍卖用于商品房开发,这样的事不新鲜,把职工的养老金、生活费、安置费等解决好,也不会有人愿意当“刁民”。
但根据六名职工代表发布在网上的材料看,郓城油棉一厂拍卖前后又充满了蹊跷:先是拍卖土地面积无缘消失了1652平方米,随之消失的还有99.12万元差额,后是多种证据表明,郓城县国土资源局与郓城华灵集团有限公司签订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是伪造的,再就是账面资产流失,设备被低价拍卖……
官商勾结造成国有资产流失,这样的事该有监察部门来管,职工曝光此事,实际上是越趄代庖了,但他们这样做也是有着自己的诉求:那就是讨要自己的血汗钱和正当应得的合法权益。想让职工的权益得到保障,就要破解国有资产流失的迷局,这个迷局一旦破解,就要有一批人丢乌纱、坐监狱,难怪在近6年的时间里,郓城地方还在遮着捂着。
在民众的追问下,地方政府学会了当鸵鸟,以为把头埋起来,屁股理所当然别人也看不到了,真让人感到悲哀。
不过,更让人悲哀的,是我看到了职工代表在举报信息后面留下的一段话,原话是这样的,“鉴于以上事实,我们全体职工已下定决心,从此不再乞求政府补发我们上班期间的工资、养老金、职工安置、医疗保险等,我们要拿起法律武器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我们全体职工强烈要求上级政府派出专项调查组,查清其中的官商勾结和违法买卖土地的真相,公开郓城县油棉一厂破产程序及真相,敦促山东省郓城县政府及有关部门追回有关人员和开发商窃取的全部资产,严惩贪官及奸商,维护所涉此案的400多位中国公民的合法权益。”
宁愿不要上班期间的各种应得权益,也要严惩贪官和奸商。郓城一事再次证实这些年已经形成的定律——宁舍一身刮,也要把贪官污吏拉下马。郓城职工要的已不仅仅是权益而是正义。郓城不仅要为400多名职工负责,也要为这6年的推诿扯皮付出代价。
以鸵鸟姿态应对民众和舆论追问,是很多地方政府的不二法宝。媒体不发达时代,的确有些地方仗着脸皮厚,躲过了问责。互联网为不公正事件提供了新的传播渠道,张建钦等六人的网上实名举报应引起郓城乃至山东省相关部门领导的重视,就舆论疑问给出答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