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韩浩月
韩浩月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5,077,697
  • 关注人气:14,54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谁说商业会要了文学的命?

(2009-03-23 09:19:20)
标签:

《鬼吹灯》

网络文学

中国作家

时代周刊

cnn

分类: 文化

韩浩月

 

  近日,美国《时代周刊》以“互联网上的中国作家”为题目,对眼下的中国网络文学热进行了报道。报道开头举了个例子,说几名犯罪嫌疑人按照《鬼吹灯》的描述,成功地从北京城外一座15世纪的坟墓中盗出文物,而《鬼吹灯》正是中文网络小说的代表作。

 

  一个月前,CNN(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也曾对中国网络文学进行了报道。CNN列出了三条他们对当下中国网络环境的观察,一是中国已成世界上网民最多的国家;二是出版社越来越多地在各大网站网罗写作人才;三是中国最大的文学网站日均页浏览量达到2亿。

 

  这两家媒体的报道,都指向了目前在国内影响很大的起点中文网——《鬼吹灯》的走红源于此地,它的日均浏览量也并非2亿而是更高的3亿。在这两家媒体看来,《鬼吹灯》就是中国的网络文学代表作,起点中文网便是中国网络文学的全貌。事实也好像是如此,百度热门小说搜索前十名有八名来自起点中文网,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

 

  很多中国网络文学的研究者和爱好者肯定不太愿意接受这个事实:如果网络文学就是盗墓、玄幻、穿越文学的代名词,那么它本应该具备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如何体现?中国网络文学除了《鬼吹灯》之外,还要有多品种、多类型的代表作。

 

  起点中文网的成功源于其自身的长期积累,也和加盟盛大文学后的商业运作有很大关系。在《时代周刊》和CNN看来,商业参与并没有破坏文学的本质,相反为文学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以前我们提到网络文学,总要做痛心疾首状,认为网络让文学变了味。其实用全球化的视野看,网络成为文学的载体,适当的商业赋予文学合理的价值,将是无可阻挡的潮流。在国外,文学商业化已经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

 

  《时代周刊》引用了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张抗抗的观点,“所有的书籍在内地出版前,需经过三道编辑,花上数月时间”,“而网络文学只要点击一个按键,就几乎能同时供大众阅读。”正是这巨大的变化,才造就了今日中国网络文学的繁荣。发表和传播的壁垒被打破,让中国的写作者穿越了最困难的规则束缚,剩下的就是看中国作家如何实现重新定位、找到自己在网络时代的位置了。

 

  但是,传统中国作家融入网络的过程十分艰难。体制内身份和长期养成的优越感,让他们在面对网络时要么表现出傲慢的姿态,要么是矜持地拒绝。中国传统作家上网,上海的陈村算是先例,直到余华在新浪的博客大获成功,才有越来越多的传统作家抱着将信将疑的心理走到网络边上。去年11月,河南作家李春平靠网络收费阅读月收入上万,成为业界新闻,而早在几年前,起点中文网年收入过百万的作家就有十余位了。

 

  中国作家身上一直背负着难以卸下的包袱,而网络文学又迫切需要他们的参与来提高整体写作水平和思想境界。打破传统规则约束,在目前看成为了比写作本身还要重要的事情。(2009.3.21《广州日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