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停刊,但阅读还会继续
(2008-11-21 09:09:24)
标签:
译文外国文学译林文化 |
分类: 文化 |
韩浩月
曾在今年4月传出《译文》杂志将于年底停刊的消息,如今得到证实,上周,2008年第6期杂志上市后,《译文》准时“停摆”,它的出版方上海译文出版社社长韩卫东在解释停刊原因时对媒体表示,“并非由于经济原因”。
不是因为经济原因,又是因为什么原因呢?如果一本杂志有固定的读者群,有不算可观但可以养活自己甚至可以带来盈利的发行量,谁会舍得在人文刊物如此稀缺珍贵的今天将它关掉?为坚持出版《译文》杂志,出版社已经贴了数年的钱,它即赔钱又赚不来吆喝的,出版社最终对它的忍无可忍倒也不难理解。
很多网民对《译文》杂志的倒掉纷纷表示惋惜,可惜其中有很多人表错了情,以为它是那本名气更大一些尚且还存活着的《译林》杂志。后者系国内久富盛名的外国文学杂志,创刊于1979年,地位堪与《收获》、《人民文学》、《十月》等老牌杂志相比,甚至因其对世界文学潮流的敏锐反应以及对中国当代文学、思想文化的影响,而被读书人推崇到一个很高的位置上。
但追溯《译文》的历史,不难发现它同样是本重要的刊物,1934年创刊,整整比《译林》早了45年,发起者是鲁迅和矛盾,虽办刊过程中一再停刊,但其2001年复刊后,还是迅速聚集了海内外知名学者和翻译家……就在停刊的今年,它的生存状况还略有起色,举办的翻译大赛得到了空前热烈的支持,但忠实读者的数量已不足以支撑它继续出版下去。
翻译文学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和八十年代掀起过两次热潮,尤其是八十年代,文革中被列为禁书的外国书籍可以公开出版销售后,各种外国文学名著迅速成为炙手可热的读物,在这股潮流下,《译林》、《外国文艺》、《世界文学》等翻译文学杂志的畅销可以用应运而生来形容。但属于翻译杂志的黄金时代也仅有十来年的时间,九十年代中期以后,外国文学的翻译出版逐渐陷入混乱状态,同一作品不同出版社扎堆出版以及多人多版本翻译的状况,成为普遍现象,译作质量的下降到了被形容成“不忍卒读”的地步。
我们相信《译文》等翻译杂志会将品质当作实现人文理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翻译界的一些不良习气难以侵袭其中。但大环境的变化,却是一本或几本杂志所不能改变的。年轻一代对外国文学失去兴趣,流行阅读取代经典阅读,文学教化作用的淡化和消费功能的增强,都使得包括译作在内的所有文学形式,在市场发生巨大倾斜后产生严重的走形变样。所以,与其说《译文》被难以为继的发行量拖垮了,不如说它被市场和读者无情地抛弃了。
翻译杂志的生存状况不理想,不等于外国文学在中国彻底失去了读者。进入21世纪后,“外国文学”的概念被淡化,取而代之的是“畅销书”概念的崛起,《哈利.波特》、《达芬奇密码》等超级畅销书在国内得到了十分热情的追捧,明显的通俗读物特征,遮掩了它们作为译介作品的形式,而书中所具备的娱乐本质,才是这个时代主流的阅读需求。所以,不必为《译文》停刊忧虑,它虽然停刊了,但阅读还会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