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漂流”,城市最后的人文浪漫
(2008-11-08 12:08:09)
标签:
人文图书漂流文化 |
分类: 文化 |
韩浩月
与参与者众、影响较为广泛的深圳“图书漂流”活动相比,我更倾向于这项活动创始时的模式——某人在公园长凳上发现一本新书,正要寻找它的主人时,发现了图书封面上的漂流标识,于是心安理得地“据为己有”;一周或半个月后,这个人在下班的地铁上读完了这本书,随手放到了座位上,人走车空,那本书在静静等待它的下一个“主人”。在漂流过程中,这本书如同无意落入海洋的叶子,始终漂向未知的方向,但它并不孤单,因为在漂流的过程中,它始终享受着爱书人的呵护,寄托着爱书人的祈愿。
尽管如此,深圳将图书漂流“本土化”,仍然是一件值得击掌的好事。定点漂流、快递送书、定期返漂等做法虽然让漂流活动染上了组织色彩,但不得不承认,这些做法也保证了图书能有效到达目标读者的手中,对书在漂流过程中不至于遭受损坏或丢失有一定的保证作用。形式上的变化并未影响到图书漂流活动的精髓,“分享、交流、乐趣”等关键词仍得以良好的体现。
同时,图书漂流活动还有着其潜在的外延价值。在商业时代,以往人们坚守的操守底线被不断压低,每每这个时候,“商业侵袭”便成了一切问题的原罪,至于如何改观现状,则少有建设性意见,或者只有意见没有行动。在此背景下,深圳图书漂流活动,无异于一次对失落的人文精神的深情呼唤,也是对人们诚信程度的一次刺探和考量,希望它能够坚持举办下去,影响更多的城市、更多的人参与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