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韩浩月
四大名著全部将要重拍,除了《水浒传》动静稍小之外,其他三部都闹腾得沸沸扬扬。《红楼梦》因为“红楼梦中人”选秀成了今年的一个文化话题,《西游记》因为被翻拍大师张纪中看上而新闻不断,《三国演义》因为陈家林、阎建钢的导演交接,以及在网上争论的纷纷扬扬的演员阵容问题,大有成为全民话题之势。
在阎建钢接手新版《三国》总导演一职后,成龙、姜文、谢霆锋、张柏芝等是否最终能够出演角色成了未知数。网上的一批三国爱好者自发的开始“帮助”导演挑选演员阵容。也有一种声音认为《三国演义》应当走选秀之路,但导演阎建钢明确表示,新版《三国》不会进行海选,如何搭配一个能满足观众对《三国》的传统认识的演员班子,成了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舆论讨论了那么久经典剧、名著该不该重拍,不能超越老版本成了一道跨不过去的槛,观众的怀旧心理是导演求变求新的最大阻碍,只有傻瓜才愿意和观众对着干,但之前一些失败的重拍剧已经证实,的确有一些导演故意和观众过不去。决定一部重拍剧能否成功,我认为以下几点会起到决定性作用:演员是否符合原著对人物形象的描写,观众能实现从原著到影视剧的顺利过度;新拍版本能否萃取原著包括老版剧的精华,讲出一个条理清楚、跌宕起伏的故事;导演能否有勇气推翻对原著的旧有认识,灵活融入一些现代的观点,给观众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比之其他三部古典名著,《三国演义》在演员选择方面难度有过之而无不及,仅仅用“一部男人戏”来形容是不够的,新版《三国》更应该是一部体现男儿气概和英雄豪情的戏。阎建钢在诠释新版《三国》时表达了这样一种态度:在现有的演员资源下,挑选出有活力、有生机和有上升空间的演员,塑造出一个个生龙活虎的三国英雄偶像。平日里看到的演员之多如过江之鲫,但用“生龙活虎”这个标准来衡量,真有“人到用时方恨少”的感觉。
我们希望看到一部“生龙活虎”的《三国演义》,这不仅因为三国中很多人物叱咤风云时都值英雄少年时,而是现代的观众非常需要一部不给作品赋予沉重意义的影视剧,想法不用太多,观众首先要的戏好看,其次才是其他。我们需要一部罗贯中原著的《三国》,也需要一部易中天思维的《三国》,需要一部王扶林版的厚重扎实的《三国》,也需要一部全新视角、看上去酣畅淋漓的《三国》。
《三国演义》中有六大命脉人物,刘备、诸葛亮、曹操、司马懿、孙权、周瑜,另有貂禅、关羽、张飞、吕布等重要人物。这些人物最终选定哪些演员来演,都不太可能皆大欢喜,想突破观众对重拍剧的偏见,就要有大胆的想法,所以,新版《三国》的受欢迎程度取决于新版《三国》放开的尺度。比如选择周杰伦来演赵云。相信许多成年男人心目中都曾有过一个少年赵云,他单纯、勇敢、善良,当阳长阪恶战七进七出,救出刘备之妻甘夫人和幼主刘禅……周杰伦不仅符合导演对演员“有活力、有生机和有上升空间”的定位,他身上所具备的浪漫与深情、传统与叛逆融为一体的气质,无论从原著的角度看还是从现代的角度看都比较贴近。
除了在民间形象已经固定的关羽外,除邀请一二一线明星外,其他角色都不妨启用新人。但整个三国人物形象在《三国演义》中已经浑然一体,动一发而牵全身,如何做到演员阵容的整体性和协调性,是一项难度颇大的工作。但演员形象重在塑造,重在造型,重在对三国人物的热爱和了解,重在整个团队的协作,期待新版《三国》给我们带来的惊喜能超过预期。
四大名著均老少皆宜,但《三国演义》中关于政治、人情、英雄和侠义的描写,对于今天的社会仍有着较为直接的借鉴意义。在英雄主义教育比较概念化的今天,生活在当代的中国观众如果能通过电视剧这种比较直接的艺术表达形式,在娱乐的同时,精神得到一次教育和升华,那便是重拍剧的成功之处了。
我心目中的三国阵容:
刘备=刘烨,诸葛亮=梁朝伟,曹操=陈建斌,司马懿=杨树泉,孙权=陆毅,周瑜=陈坤,貂禅=李冰冰,关羽=黄秋生,张飞=徐锦江,吕布=余文乐,赵云=周杰伦。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