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韩浩月
韩浩月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303
  • 关注人气:14,54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侯总走红看网络戏谑文化

(2007-06-25 10:19:03)
标签:

侯总

八心八箭

网络文化

电视购物

分类: 文化

文/韩浩月

 

    每隔一段时间,网络都会造出一位红人出来,眼下的是侯总。侯总来自台湾,是一名广告人,以推销商的身份,频频出现于内地多家卫视的电视购物广告中,并用其夸张的表演才能“俘获”了不少午夜电视观众的心,进而被推到网络娱乐的前台上来。

 

    现在的侯总不仅有数量众多的广告视频在网络上被传播下载,而且有了自称“猕猴”的粉丝群,他的知名度在网络上已经超越了他所推销的钻石、珠宝和名表的品牌。在新浪开设博客后,更是在短时间内聚集了之前对电视购物广告漠不关心的网民。

 

    能在泛滥成灾的电视购物广告中“脱颖而出”,并不全依赖侯总个人能量,与之搭档的主持人和珠宝鉴定师,亦为广告的可观赏性作出了一定贡献,但主角毫无疑问仍然是侯总,他的煞介其事、不屑一顾、捶胸顿足、跳楼吐血的地摊式推销方法,囊括了电视购物广告所有的“看点”,而且是完全现场版的“真人秀”,充分满足了观众对戏剧效果的期待心理,大家评价周星驰的表演时常用的一句话也可以用到侯总的身上,“颇具后现代主义精神。”

 

    侯总的走红路线清晰可辨,先有作品开路,后有网民追捧,再加上网络的媒体顺势引导——这几乎是在复制以往网络造星的路线。但与其他网络红人凭借个人身上具备的一些看点(如芙蓉姐姐的S型、小胖的百变造型)不同的是,侯总走红很大程度上还和观众一直以来对电视购物的不满有关。由于播放时间段偏僻,制作质量低劣,电视台出于利益目的把关不严,导致一批不良商人用低质高价的商品获取高额利润,电视购物广告也一直被舆论称之为“荧屏垃圾”。侯总的出现,让网民对于电视购物广告的反感找到了出泄口,使得网络戏谑文化又得到了一次充分的展现。

 

    所谓网络戏谑文化,是网民长期以来在互联网上养成的一种话语表达方式。不知从何时起,中国互联网拥有了一种特殊的语境,很多时候,反讽和暗喻比直述胸臆更有力,嬉笑的态度比严肃的发言更接近事情本质。体现在侯总身上的网络言论,大多数多属于这种话语范畴。比如“虽然你卖的产品打死我也不会买,但我是你的粉丝”,“侯总太有才了,每晚不看几段侯总的广告睡不着觉”,“侯总绝对是有可能超越周星驰的表演天才”,“建议侯总上春晚”……这样幽默的评语,很难令人将之和网络话语暴力联系起来。

 

    戏谑的效果通常是通过强烈的反差和鲜明的对比才得以形成的。以侯总推销的“八心八箭”水钻为例,同样是2克拉,真钻市场价格30万元,而佩戴效果要强于真钻的“八心八箭”售价只要998元,但来自专业机构的人士称,所谓用顶级进口奥地利水钻造就的“八心八箭”不过是特殊的人造玻璃,一颗成本只有几分钱。于是,广告中巨大的价格差和侯总近似于声嘶力竭的推销,丧失了对目标受众的吸引力,形成了特殊的喜剧效果。侯总在用反差和对比来赢得消费者获得利润,同样,网民也用反差和对比揭示事实获取娱乐,两者之间,无形中形成了互动关系。

 

    网络戏谑文化下诞生的网络红人热度都很难持久。众多被淡忘的网络红人也验证了网络戏谑文化的无情和淡漠。对于时时需要新鲜感的网民来说,不断挖掘和发现新的娱乐对象,才是激发他们参与网络舆论的动力,验证他们存在于网络之上的例证。通过网络戏谑文化的表面,仍然可以发现人们对真与美潜意识里的向往,顺便,戏谑也成了揭掉假与丑的手段和工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