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随笔 |
文/韩浩月
在网上读文章,文字粗糙一点是可以理解的,但有一个让人绝对难以容忍的错误不可原谅,那就是把“眼镜”错打成“眼睛”,每当看到“那人戴着一副眼睛”这样的句子,我总忍不住想要抓狂——每个人都是要带着眼睛的,这是人与生俱来的生理特征,只是这么一错,好端端的一句话变得血淋淋的狰狞起来。
眼镜的发明可以追溯到1286年,它的发明者是意大利的一名玻璃工匠——这是小学教科书上的说法。也有人说眼镜是中国人发明的,中国历史博物馆藏明画《南都繁会景物图卷》中有一老者戴着眼镜,嘉庆年间还有个苏州人张子秋在《续都门竹枝词》写到了眼镜:“近视人人戴眼镜,铺中深浅制分明。”历史学家曾费了不少心血寻找眼镜的发明者,结果越寻越乱,有说是英国人,有说是荷兰人,也有说是德国人,到现在都没有定论。
不管眼镜最早出自谁手,作为亿万眼镜使用者的一员,都不会否认这是一项伟大的发明,它不仅良好地弥补了人的一种生理缺陷,且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眼镜作为一种象征,对一个人的学问和气质起到了一定的佐证作用。当然,也有不少人对眼镜佩带者没有好感,为近视者起了一些不雅的称谓,比如被称为后现代主义大师的喜剧演员周星驰,就对近视者没有好感,熟悉他电影作品的观众,经常可以看到他在电影中对某形容委琐的眼镜男非打即骂,在电影《功夫》中也是如此,每次看到跳上电车的那个眼镜男,周总会举起拳头恶狠狠地说,“看什么看四眼仔?信不信我一拳打爆你的眼镜?”
戴眼镜的男人的确容易吃亏,这一点在打架时体现得尤为明显,眼镜被一拳打掉,这个哥们便基本丧失了战斗能力,更要命的是,戴眼镜者大多为赢弱无力的一介书生,常常有挨打的份没有打人的份,难怪有那么多地痞混混总爱欺负戴眼镜的人。我记得在我上中学时,因为戴眼镜就经常被欺负,那时候的眼镜因为便宜,不过一二十块钱一副,所以做得像啤酒瓶底一般,又厚又重,每隔个三两个月,总是要去换一副新得眼镜。后来学聪明了,打架之前先保护好自己的眼镜,最好的保护办法是找一个女孩帮忙拿着,这样心底会踏实许多,打起架来胜率明显上升,运气好的话还能收获到一个女朋友。
在贾樟柯的电影《小武》中,看到小武的形象很亲切,因为我戴过的那副眼镜和他的十分相似——啤酒瓶底子般的镜片也是一代人的记忆啊。现在的眼镜做得越来越轻薄结实了,掉在大理石地板上也不容易摔碎,时代也变化了,不再有那么多人骂“四眼仔”,眼镜成为时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其实骨子里还是反感眼镜的,毕竟是脸上多余出来的一件物什,跑步踢球时有诸多的不变,有人说我幸好戴眼镜,不然会比现在还难看——瞧这误会闹的,我还不得不感谢起眼镜来。最后我还有个建议,以后大家无论写作何种文体,都涉及“眼睛”和“眼镜”时,都要稍稍停顿一下把词用正确,再也不要写出“她有着一双会说话的眼镜”这样的话了,这真是一个令人无法容忍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