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韩浩月
慈善家李春平授权的自传书出版了,这本书没有抖出诸如他的妻子是奥黛丽·赫本之类的猛料,一些内容也和坊间传言、以及李春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所讲述的互有重叠和吻合,那么,这本由他人捉刀的自传书,登上畅销书排行榜的动力源自何处?看看它的书名和宣传语就一目了然了。
法国作家、哲学家卢梭永远不会知道,他出版于18世纪的《忏悔录》,在遥远中国掀起的“忏悔书”出版有多热。在李春平自传《忏悔无门》出版前,以“忏悔”为书名、或内容主题抗着“忏悔”大旗的图书,近些年一直如过江之鲫络绎不绝。忏悔体文学是西方文学殿堂最辉耀的篇章,除了卢梭,圣奥古斯丁写过《忏悔录》,托尔斯泰也写过同名作品,维特根斯坦也有一篇忏悔录式的文章……忏悔文学被认为是对《圣经》的一种文学继承,标示着宗教性力量和道德力量的融合。普遍信仰缺失的中国作家,在动笔写下“忏悔”二字的同时,意识到了忏悔这种行为的沉重和高贵了吗?
巴金创作于晚年的《随想录》,被称为“一个伟大灵魂的思想忏悔录”,巴金没有把他的书名冠以“忏悔”,也有别于卢梭将更多的忏悔倾诉于情感与肉欲之上。他的忏悔更多源自对那段噩梦般经历的恐惧,以及对自己陷于漩涡之中、身不由己所犯错误的痛恨和鞭笞。巴金是少数几位敢于正视内心曾经卑劣的中国知识分子,有了他在先,任何中国作家在准备将“忏悔”二字用于自己的著作书名之前,都应该进行一场直面灵魂的自省。忏悔不是没有由来的广场表演,也不是“无聊的伪痛苦”的展示。忏悔是需要缘由和对象的,为什么忏悔,向谁忏悔,忏悔的方式是什么,这很重要。不能因为上帝说过他会原谅人的一切罪行,就轻描淡写地忏悔上一番,因为上帝也说过,“唯独不能饶恕你的出轨的心。”由此可见,忏悔应发自内心,不仅要面对信仰,更要面对确切的人、事、物。
写作是忏悔的最佳方式,中国知识分子深谙此道,他们选择了这种最简单的做法来避重就轻。在文学修辞和良心悔悟之间,他们更倾向于前者,因为前者更容易造成假相取得读者的信任。他们沉痛的表情因为缺乏真诚而显得虚假,在瞒骗过公众之后的言词当中甚至还隐约透露着点洋洋自得。通过表演式忏悔,他们找到了凌驾于众生之上的优越感,本应低垂问心的头颅却因为忏悔而高高抬起,成了既得利益者。难怪在诸多名作家出版的自传和新作中,忏悔总像一瓶怪味气雾剂,时不时地浮现出来营造一下气氛。
有人摁着别人的脖子要求其忏悔,有人梗直着脖子坚决拒绝忏悔,有人在市井间走过高声吆喝着“我的忏悔,20元一本欲购从速”……这就是一段时间以来知识分子一直在玩着的闹剧。XXX,你为什么不忏悔?也成了流行一时的句式。真正需要忏悔的人选择了逃避和沉默,一群不相干的人却在那里聒噪得兴致勃勃。不理解李春平为什么会同意出版这么一本他自己都不满意的书,同时也相信李春平一直在用他的慈善行动在履行着他的忏悔,只是这本书的宣传成了这个过程中一个败笔,因为读者从中看到更多的可能是“财富和那段所谓的旷世情缘”,而并非真心的忏悔。忏悔无需布道般的宣扬,所谓“中国四百年也不可能复制的爱情传奇”宣传语只是商业上的一个噱头。
慈善家李春平授权的自传书出版了,这本书没有抖出诸如他的妻子是奥黛丽·赫本之类的猛料,一些内容也和坊间传言、以及李春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所讲述的互有重叠和吻合,那么,这本由他人捉刀的自传书,登上畅销书排行榜的动力源自何处?看看它的书名和宣传语就一目了然了。
法国作家、哲学家卢梭永远不会知道,他出版于18世纪的《忏悔录》,在遥远中国掀起的“忏悔书”出版有多热。在李春平自传《忏悔无门》出版前,以“忏悔”为书名、或内容主题抗着“忏悔”大旗的图书,近些年一直如过江之鲫络绎不绝。忏悔体文学是西方文学殿堂最辉耀的篇章,除了卢梭,圣奥古斯丁写过《忏悔录》,托尔斯泰也写过同名作品,维特根斯坦也有一篇忏悔录式的文章……忏悔文学被认为是对《圣经》的一种文学继承,标示着宗教性力量和道德力量的融合。普遍信仰缺失的中国作家,在动笔写下“忏悔”二字的同时,意识到了忏悔这种行为的沉重和高贵了吗?
巴金创作于晚年的《随想录》,被称为“一个伟大灵魂的思想忏悔录”,巴金没有把他的书名冠以“忏悔”,也有别于卢梭将更多的忏悔倾诉于情感与肉欲之上。他的忏悔更多源自对那段噩梦般经历的恐惧,以及对自己陷于漩涡之中、身不由己所犯错误的痛恨和鞭笞。巴金是少数几位敢于正视内心曾经卑劣的中国知识分子,有了他在先,任何中国作家在准备将“忏悔”二字用于自己的著作书名之前,都应该进行一场直面灵魂的自省。忏悔不是没有由来的广场表演,也不是“无聊的伪痛苦”的展示。忏悔是需要缘由和对象的,为什么忏悔,向谁忏悔,忏悔的方式是什么,这很重要。不能因为上帝说过他会原谅人的一切罪行,就轻描淡写地忏悔上一番,因为上帝也说过,“唯独不能饶恕你的出轨的心。”由此可见,忏悔应发自内心,不仅要面对信仰,更要面对确切的人、事、物。
写作是忏悔的最佳方式,中国知识分子深谙此道,他们选择了这种最简单的做法来避重就轻。在文学修辞和良心悔悟之间,他们更倾向于前者,因为前者更容易造成假相取得读者的信任。他们沉痛的表情因为缺乏真诚而显得虚假,在瞒骗过公众之后的言词当中甚至还隐约透露着点洋洋自得。通过表演式忏悔,他们找到了凌驾于众生之上的优越感,本应低垂问心的头颅却因为忏悔而高高抬起,成了既得利益者。难怪在诸多名作家出版的自传和新作中,忏悔总像一瓶怪味气雾剂,时不时地浮现出来营造一下气氛。
有人摁着别人的脖子要求其忏悔,有人梗直着脖子坚决拒绝忏悔,有人在市井间走过高声吆喝着“我的忏悔,20元一本欲购从速”……这就是一段时间以来知识分子一直在玩着的闹剧。XXX,你为什么不忏悔?也成了流行一时的句式。真正需要忏悔的人选择了逃避和沉默,一群不相干的人却在那里聒噪得兴致勃勃。不理解李春平为什么会同意出版这么一本他自己都不满意的书,同时也相信李春平一直在用他的慈善行动在履行着他的忏悔,只是这本书的宣传成了这个过程中一个败笔,因为读者从中看到更多的可能是“财富和那段所谓的旷世情缘”,而并非真心的忏悔。忏悔无需布道般的宣扬,所谓“中国四百年也不可能复制的爱情传奇”宣传语只是商业上的一个噱头。
前一篇:一个文艺青年民选梦的破灭
后一篇:你好,韩乔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