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韩浩月
韩浩月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5,101,152
  • 关注人气:14,54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06:第六代导演元年

(2006-01-08 18:13:42)
分类: 文化

文/韩浩月

年终岁末,贺岁之际,凯歌老矣,艺谋尚能饭否?如果去年某周刊所做的《保卫张艺谋》专题,使得这位第五代中国电影领军人物,在2005还能依靠《千里走单骑》苟延残喘一番的话,那么一部投资巨大、内容大而无当的《无极》足以毁掉了第五代导演的另一栋梁陈凯歌。在《霸王别姬》之后,一位有可能成为大师级的人物就这样在冉冉升起到半空的时候,自己却一个趔趄栽了下来。

网上正在掀起一场“凯歌保卫战”,交战双方是影评家和观众。“本着出于爱护中国电影”的目的,影评家纷纷将“经典、史诗、宏大叙事”这样的帽子扣到了《无极》的头上,而同时在网络娱乐论坛里,网民对《无极》的失望情绪却在四处蔓延。影评家和观众,我们相信谁?我选择相信那些从钱包里数出人民币的观众。今年的电影贺岁档竞争分外残酷,在热闹的表象下,我看见了貌似强壮的第五代老去的背影,而一直被压迫得喘不过气的第六代导演,却在这样的一个时刻集体涌现在我的脑海。

2005年是第六代导演成绩“不俗”的一年,这里的“不俗”指的是电影本身而非票房。说到票房,崔永元的“收视率是万恶之源”的说法,改成“票房是万恶之源”也同样说得通。看看陈凯歌在宣传《无极》时表现出的脆弱心理,就知道票房对于第五代导演的重要程度了。很难想象,一个导演在筹备和完成一部电影的过程中,脑海里塞满纸币能拍出什么样的好片子。这话有点偏激,难道第六代就不渴望票房吗,在《世界》全国公映时,票房不佳让贾樟柯的失望之情溢于言表,但是也得承认,贾樟柯们在拍摄电影的时候,首先考虑的是电影的艺术性和自己的理想,其次才是考虑收益,否则,他们的片子不会在小众群体中那么受欢迎。

按照常规的理解,凡是“小众”的必然是另类的、文艺的、让人看不懂的,其实这是一种长时间的误会。事实证明,第六代拍摄的所谓小众电影也能够浮出水面被大众所认识、接受甚至追捧。这从贾樟柯的“故乡三部曲”在网络上的人气可见一斑。在缺乏官方认同、资金支持的窘态下,第六代的崛起完全依靠自身的努力和观众电影审美的觉醒,这种觉醒建立在大量优秀国外电影籍DVD的形式涌入国内的基础上的,其内在则是,在浮躁的社会,更多的人开始关注自己的生存空间和状态,去寻找心灵的宁静,这些是商业片所带不来的。《世界》、《青红》、《向日葵》,让我们记住这三部电影的名字,2005年,中国的电影银幕因为它们的上映而增加了含金量。

2006年,女导演宁瀛入选第62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地平线单元”的《无穷动》将会谋求国内公映;贾樟柯新作《三峡好人》将完成拍摄;王小帅继《青红》之后也落实了下一部电影的投资和剧本;张扬的新作将改编自真实事件,再次直面1970年代人内心深处;而即将全国公映的王光利作品《血战到底》,从媒体看片会上传来的消息说,这部电影是艺术片导演商业话运作的成功之作,将是新年跑出的第一批黑马,以此为标志,属于第六代导演的2006年拉开了帷幕——这一次,他们不是浮出水面,而是要急速行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