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不灭

标签:
开讲啦汉字书法文化传承 |
分类: 随笔 |
偶然看央视一套的《开讲啦》,短短几句开场白已经被深深吸引。有关汉字书法之美的话题,使得原本打算关掉电视睡觉去的我,又拉着女儿坐了下来。
这一期的嘉宾是当代著名书法家陈振濂先生,他在演讲开篇问道,我们通常认为汉字、书法是写出来的,那么今天,当人们在用电脑、手机的时候,汉字究竟是写的,还是用键盘敲的?
小小一个问题,使得在场的人半数静默,在信息时代的当下社会,还执迷于“写”字的人,真的少之又少。我们究竟是书写,还是拼写?
新中国成立后,有了汉语拼音,读音统一,为汉字的演变和推广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当时间走到二十一世纪的互联网时代,拼音也渐渐产生了某些负面影响。小朋友在学习汉字之前,都要经历短暂的“拼音”时代,也就是说,我们最早接触文字的时候,进入脑海中的要素其实是ABCD,而不是点横撇捺。如此一来,就会有一种恐慌,几千年传承下来的汉字密码,会不会在几代人里面就消失殆尽?
也许很多人会说,怎么可能?我虽然用拼音、用键盘,可是字总还是每一天都在用啊!既然没有停止使用,又怎么可能消失呢?但问题是,拼音、键盘使我们得到是一个结果,对它是如何演变而来和隐藏在它背后的古老文明却愈来愈忽视,直至最终消亡。
陈振濂先生举了一个例子,比如“臺”(繁体台)这个字。汉代时,它看起来很像一座宝塔,有地基、有支柱、有房梁,也有屋檐,从这个字里,可以看到古代中国人的智慧。到了唐朝书法家欧阳询笔下的“臺”字,显然就多了与这个时代相吻合的健康、挺拔和稳重。接下来是一个钢笔书写的“臺”,传递的信息弱了许多,再往后就是简体的“台”,人的因素完全不见了,机器打印出来标准的楷体令这个字没有了丝毫味道,直到最后变成了拼音tái。文化背影终于消失了。
因为要简便,使一个原本书写起来笔顺很多、很复杂的字变得简单,它背后原有的丰富的遗传基因,也慢慢流失掉了。
汉字对于中国文化的传承固然很重要,然而它本身所携带的美的基因,也成就了书法艺术。
“信”这个字被陈振濂先生特别挑出来讲解。人言为“信”,它背后有着强大的儒家哲学。秦代窄窄竹简上刻的“信”,显得很粗拙,汉朝西北地区书写的“信”又蕴涵着一种舒朗、大气;马王堆出土帛书上的“信”,笔划斑驳;到了孔彪碑上的“信”,最长的一条横,像水袖舞了出去,则完全变成一门艺术了。
由此可知,书法与写字还有本质的不同,没有汉字就不会有书法,然而书法又不仅仅是以毛笔写字,它还有一种对生命的倾诉和表达。
有位朋友,最近喜欢在读书的时候抄抄写写,以求修身养性。有一天与友人相聚,说起这件事,有人说,没用!你至少先知道什么样的字好看才行!没有个标准,写了有什么用?
朋友倍受打击,心情一度很低落,写了好长一篇文章发到朋友圈,以舒解困惑且有些愤懑的情怀。
我说,我一点也不同意你那朋友的话。王羲之在一千五百年前已经把书法写到了极致,他的《兰亭》至今无人超越,就算后来的颜真卿、苏轼写得再棒再洒脱,也只能排第二、第三。既然如此,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人沉迷于书写?
因为你需要的不是结果,而是那个让自己安静下来的过程。
世人常常有一种观念,一件事只有在看得到回报的时候才去做,一个人只有有利用的价值才能算是朋友。可是仔细回想一下,真正令你心情愉悦、乐享其中的人与事,多半都是金钱和利益换不来的。写字是一个思考的过程,每天摊纸研墨,听自己平稳的心跳和呼吸,会有一种外面的世界再纷扰,你也能安心活下去的淡泊与宁静。陶渊明笔下的“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其实就是这么回事。
我算不上十足的书法爱好者,但每天写两千字左右,二十几年来却已成为一种习惯。有时候是忽然涌上来的感慨与触动,更多的时候是书本中好的句子、作者不同的感悟,以及许许多多没有涉猎却有人心甘情愿告诉你的知识,真正拿起毛笔写字不过五个月。
坦白说,当初令我做出这个决定的,真的是为了孩子。我希望用一种“陪伴”的方式告诉上三年级的女儿,始终有那么一个人,与她同步学习,在想要放弃的时候,看到对方的坚持,也是一种鞭策。然而,写着写着却深深地爱上了,欲罢不能的是,在书写的背后,渐渐了解到古人高尚的情操。
为什么王羲之醉酒后涂涂改改的《兰亭》会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因为在行云流水般的文字里面,你看到东晋乃至南朝文人的豁达和洒脱。
为什么颜真卿不同时期的书帖,会有那么大的变化?因为大唐盛世转眼变成云烟,安史之乱使得他看到人生变幻后的无奈和悲凉,他的书法,几乎是半部唐史。
为什么苏东坡的《黄州寒食帖》算不得他作品中最棒的,却令书法大家黄庭坚自叹不如,排到了行书第三名?因为在九死一生后,被贬谪蛮荒之地的苏轼,看到了生命的本质……
当我们临摹书帖的时候,会不自然地提起这些故事、这些人,他们人格中最动人的部分,也就随着笔墨传递了下来。
中国几千年传承的古老文化,直到今天还如此璀璨,很重要的原因是,汉字不灭。拼音代表的是西方文化,笔顺笔划才真正属于汉字。陈振濂先生说,我们不是要拒绝西方文化,你可以选择拼音,但是你要有一个对汉字笔划构成的关注,甚至对它表示敬畏。
回来认真写一写自己的名字吧,不见得一定是毛笔字、钢笔字,哪怕只是随手拿起的铅笔、粉笔、圆珠笔。汉字不灭,安详静定的一句,也仿佛千万劫来的沧桑,化成一痕淡淡微笑,仍然使人对书写有真正的敬意。
这也许是一个充满喜悦的开始吧!
微信公众号:jyyx0714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