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这些人、那些事

(2017-01-31 19:16:21)
标签:

吴念真

遗书

亲情

理解

分类: 随笔

    粗略计算了一下,刚刚过去的一年,花在买“书”上的钱居然是一个很大的数字。于是想到,2017年要节制一些。先生和孩子们异口同声,怎么可能!

    虽然连自己都知道,这是不太可能的事,但想将现有的一千多本书重新读一遍却是真的。随手一抽,就是台湾作家吴念真的《这些人、那些事》。

这本书对我来说有些意义,几年前在大陆出版的时候,我曾经写过很长的书评,发表在当时的《北海晚报》上。那个时候,对吴念真还不太熟悉,书只读到一半,已经深深折服,能够把故事讲得这么好的人,全中国大概也找不出几个来。

吴念真的文笔相较很多台湾作家,并不是最好的。但厉害的是,在你觉得故事平平淡淡、几乎没什么波澜的时候,最后一句话却一下戳中泪点。

《遗书》是最典型的例子,也是他的亲身经历。

一辈子活在哥哥光环下的弟弟,从来没有得到别人的认可。人们眼中只有华丽的哥哥,鄙夷他背后那个默默无闻的弟弟。可是这个看似对什么都不在乎的弟弟,却一直记得童年时瞎眼相命师说过的话:长大后,这个弟弟是要替哥哥提皮包的。

没有人看到他的努力,更没有人在意他内心的感受。“他在这个城市里奔波,每天接触许多不同的人,但终日封闭在狭小空间里的自己,其实像一个孤魂野鬼,不认识任何人也不被任何人认识。到处都去,但前途茫茫、毫无方向。”

弟弟终于染上了赌博。他对哥哥说,除了这条路,我不知道还有什么方法可以快速让自己的生活像一点样……我不像你,笔随便写一写,话随便讲一讲就有钱进来。

他不断以这样那样的理由从哥哥公司里拿钱。“直到有一天,一张数额很大的支票跳票了,会计很紧张地说,那是弟弟从朋友公司拿来周转的支票。”他犹豫很久打电话向朋友求证,才知道,他们从来没有收过这张支票,也没有要弟弟周转。除此之外,弟弟还在外面欠了很多钱。

最后一次见到弟弟,他忍住情绪说,他没有能力再帮他,但是,弟弟家里或者小孩需要什么帮助,可以随时告诉他。弟弟看着他,似乎想说什么,但终究还是沉默着,转身走出他的办公室。

几天后,弟弟的尸体被发现。停在路边的车,排气管上接着两条黄色水管醒目地塞进后座车窗。山谷下面,是他们昔日的故乡。而车头方向正对着的远方,是可以看到火车、可以看到童年时代他们曾经充满无数想象的地方。

故事最后,仍然是最后,警察递给他弟弟的遗书,沾着尸水的纸片上,弟弟用熟悉的字体写着:

大哥

你说要照顾家里

我就比较放心

辛苦你了

不过

当你的弟弟妹妹

也很辛苦

 

这时浓雾深处忽然传来山下火车的长鸣,听起来就像男人的哀嚎一般。

2013年,我去台湾旅行,特别到过吴念真的故乡九份。那天从高雄回到台北,又到基隆,赶到九份的时候已是午后。天空飘着细雨,公车甩掉都市的俗气,直入山区。氤氲水气中的九份,好像一个梦。

我坐在半山的小店里,吃着阿嬷一颗一颗搓出来的芋圆,窗外岚气缥缈的远方,是一片迷迷蒙蒙的海。日据时代留下的茶馆和酒家,摇曳着橙红色的光,门口蓝底白花的幡帘在风里轻轻飘动。

窄窄的巷子、低矮的房屋、多年以前留存下来的柑仔店,时光仿佛在这里停留了三四十年不曾移动。街头巷尾,阿公阿嬷摇着扇子、聊着往事。年轻人离开了,曾经热闹的九份,更加落寞更加寂寥了。

回来路上,到瑞芳火车站搭车。长长的甬道对面,是一片盛开的扶桑花。我看着铁路线向远方无限延展,想起电影《恋恋风尘》里的画面。那个十六岁离开家乡去台北打拼的少年,头也不回地奔向未知的世界,却没想到,经过无数尖锐的磨砺,生命会变得如此坚韧。

火车在台湾北部山区逶迤而行。雨停了,窗外是一片日落后的群岚。山涧里,潺湲的溪水无声流过。远处山坳农家飘出来的炊烟,沐着夕光,袅袅而上。

我喜欢这种每一站都要停靠的慢车,生命的节奏只有慢下来,才能听到真实的声音。吴念真在懂得“慢”的意义之后,将这些故事进行梳理,很多从来没有对朋友和家人讲过的感受,第一次勇敢地付诸笔端。

有时候会想,如果那个弟弟不是吴念真的弟弟,人生的路会不会走得更顺畅些?没有比较,没有哥哥的光环,他是不是可以活得更自由、更坦然?他其实非常敬重哥哥,可是他们从来没有真正地理解彼此。用自己的眼光看待别人,始终不是一个公平公正的角度。

吴念真在一段采访中谈及这段往昔,他说弟弟死后,请了道士招魂,两枚铜钱丢在地上,假如一反一正,就代表他的魂魄回来了。可是无论他怎么丢,铜钱都是一样的。

那段时间,生命里充斥着很多复杂的情绪,不舍、忏悔、内疚,还有一些对人生的不解。这篇文章一边写一边流泪,前尘往事几度淹没了他。

    “人生很多滋味都要到一个年纪才懂得去细细品味,比如相濡以沫的感动和幸福。然而当你一旦懂了,一切都已经远了。究竟是年纪、是有了自己的家庭,因此有了另一种责任和更亲近的关系,还是工作、生活以及彼此人际关系上的落差,所以把原先那么紧密的关系给稀释或拉远了?”

这也许是我们永远都不得解的问题。

但是,生命中里某些当时充满怨怼的曲折,许多年后再回头看,都成了一种能量和养分,因为若非这些曲折,好像就不会在人生的岔路上遇见别人可能求之亦不得见的人与事;而且这些人、那些事在经过时间的筛滤后,几乎都只剩下笑与泪、感动和温暖,曾经的怨与恨、屈辱和不满,都已云消雾散。

每个人都有这样那样的故事,以为注定是天长地久的缘分,也终究逃不过一场离别。但曾经携手走过的那段路,却在不知不觉间变成生命的刻痕,该记得的不会忘记,会忘记的多半就是不重要的。

合上书页,时针已过零点,天河玉润,云层柔软,冰凉的月光照进窗来。冬日夜空清澈,一如深海。


微信公众号:jyyx0714欢迎关注


这些人、那些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