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字

标签:
甲骨文王懿荣罗振玉刘鹗王国维 |
分类: 随笔 |
有一个叫王懿荣的人,偶然看到一味叫作“龙骨”的中药,上面好像有图案。他很好奇,翻出药渣来检查,发现这些图案居然是一些奇怪的文字。
王懿荣是京城著名的古文字、金石学者,还是当时最高学府国子监祭酒。他把这些奇怪的图案画下来,敏感地觉得,这些字应该来自一个未知的时代。他立刻将这家中药店里的“龙骨”都买了下来,还托人四方打探,很快收集了一千五百余块有字甲骨。没有人会想到,一直被当作药材的“龙骨”,居然蕴藏着这么大的秘密,很多人为了钱财也加入到有字甲骨的寻找和收集中。
第二年,义和团攻掠京津,王懿荣被任命为京师团练大臣,参与京城防守事宜。不久之后,八国联军攻入北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慈禧太后带着可怜的光绪帝仓惶离开,留下李鸿章与八国议和。
王懿荣得知消息,痛心疾首,挥笔写下绝命词。东直门失守后,他回到自家宅院,偕夫人、儿媳,先吞金再服毒,最后投井殉国。死的时候,只有五十五岁。
你看,这个人是不是真正的大丈夫?他对自己下了狠手,三种赴死方式其中任何一种都足以肝肠寸断,可见他是带着多么大的决心离开的。他在做这个决定之前,一定也有过挣扎。令他纠结的是,该如何妥善安置这些收藏起来的甲骨。
时代如果再好一些,历史会赋予王懿荣更多的使命。他发现了“龙骨”,自己也做了中华民族真正的“龙骨”。王懿荣死后,他的儿子来到京城,变卖家产,偿还他生前的债务,把他收集的甲骨卖给另外一位甲骨文研究先驱、《老残游记》作者刘鹗。
刘鄂也收藏了大量甲骨,他断言,这些刻在龟甲之上的古老文字,应该是“殷人刀笔文字”。在《老残游记》发表的同一年,他出版了《铁云藏龟》。这是中国第一部甲骨文书籍,使甲骨从私家秘藏变成了向民众公开的文物资料。
也许是上天冥冥之中的安排,甲骨文在中国最动乱、最绝望的时刻被发现,每一个想要竭尽全力为之奉献的人做好了充分准备,却又被戏剧性地终结生命。王懿荣悲壮殉国,刘鄂却在几年后被袁世凯报复,安上一个罪名发配新疆,最终脑充血死于流所。
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愈来愈多的人加入到研究甲骨文的队伍中,使得中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向前推进了一千年,殷商时代终于从传说变成史实。
刘鄂死后,家中的甲骨文拓本被另一位大学者罗振玉看到,他大吃一惊,感到自己身上责任重大。他开始了对甲骨文的研究,并且更加关心这些甲骨出土的地点。他认为,只有考据出土地点,才可能清楚整个大时代的背景和历史的来龙去脉。
他和女婿、也就是刘鄂的儿子到处寻找,最后找到河南安阳城西北五里处,洹河边一个叫小屯的村落。
那个时候,挖掘甲骨能够赚大钱早已在村子里传开,村民们一筐一筐地挖,又一筐一筐地抬出来卖。罗振玉他们大为惊讶,于是想到,这个小小的村落底下,为什么会埋藏着这么多甲骨?它一定与古代某个时期关联,这里会不会是一个重要的遗址?
罗振玉毕竟是一个资深学者,他敏锐地联想到与殷商时代有关的史料,很快得出结论,小屯就是商代晚期最稳定、最长久的都城遗址所在,甲骨卜辞就是殷王室之物。
殷商时代,人们大事小事都要占卜,将想要问的问题刻在龟甲上,在背面用一块火炭烤出裂纹,根据裂纹走向和长短寻找答案。他们把答案刻上,等到事情完结之后,再把结果也刻上。
这样的事情在我们今天看来,显得愚昧荒诞,可是正是因为这些不可思议的举动,才使得几千年前发生的事,成为一种有据可考的历史。祖先在声声虔诚的求卜中,给我们留下了这么瑰丽的故事。
罗振玉之后就是王国维。这个其貌不扬的学者,将甲骨文与中国历史古籍对比研究,用卜辞补正了书本记载的错误,进一步对殷周的政治制度作了探讨,得出崭新的结论。
可是王国维还是难逃甲骨文大师们的悲惨命运。辛亥革命后,面对一片新气象的中国,迷茫、困顿的王国维殉了文化,带着一肚子学问沉入颐和园昆明湖。
学者余秋雨先生在《中国文脉》一书中,用了好大一篇写了甲骨文的往事,读来非常感动。甲骨文的发现看似偶然,其中却蕴涵着许许多多文人学者的不懈努力。想想看,连孔子、庄子、司马迁、汉武帝、唐宗宋祖都没能看到的古老文字,终于在二十世纪被发掘出来,成为后人了解历史的工具,是多么幸运。而更加动人的是,甲骨文还告诉我们,早在商代,我们的祖先已在医学、美学、文化等领域,有了令人叹为观止的创造。
因此,每当我拿起毛笔,临摹王羲之的行书、颜真卿的楷体,总会想到,这些行云流水的文字,直到今天仍被称为天下第一、第二的作品,无一例处都是由祖先留在甲骨上那些刀刻开始的。假如没有这段故事,虽然无损汉字的美丽,但追根溯源少了一个环节,总是一种遗憾。
今天,我们不太知道王懿荣、刘鄂、罗振玉、王国维……可是几乎无人不晓甲骨文。那么,这也就值得他们含笑了。但故事未完成,对于过去,我们还有太多的未知、太多的疑问,探索的使命也会不断传递下去。生命在传递中繁衍,文化也在这样的传递中愈来愈丰腴。
微信公众号:jyyx0714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