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陌生人

(2016-11-30 07:11:27)
标签:

茨威格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爱情

小说

家园

分类: 随笔

我在网络上关注的读书汇,每天都会推送一部好看的作品。奥地利作家茨威格《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就是在这样的状况下重温的。

信的开头写道:“你,从来也没有认识过我的你。我的儿子昨天死了,为了这条幼小的生命,我和死神搏斗了三天三夜,在他身边足足坐了40个小时,此刻他那双聪明的黑眼睛刚刚合上了,他的双手也合拢来搁在他的白衬衣上面。现在在这个世界上我只有你一个人,而你一无所知,你从来也没有认识我,而我要和你谈谈,第一次把一切都告诉你。”

这样的开篇,忧伤中带着某种新奇,你会迫不及待想知道,后面会发生什么事。于是,一个父亲早逝、与母亲相依为命、过着穷酸小市民生活的女孩走了出来。

她十三岁遇到新搬来的邻居作家R,对他一见钟情。她努力学习,刻苦读书,坚持不懈地练习钢琴,因为这些都是R喜欢的。三年后女孩随改嫁的母亲离开,常常想念R含情脉脉的眼睛,却不知道,这种充满吸引力、极具诱惑的眼神,以及温柔殷勤的态度,他会随便投给身边的每一个女人。

成年后,女孩回到维也纳,每天晚上在R的住处外徘徊,终于遇见了他。可是从R饶有兴趣的目光里她意识到,他已经不认识她了。

他们在一起度过了三个夜晚,缱绻情深令她心醉不已。她没有对R倾诉自己的爱情,他也始终不知道她就是多年前那个邻家女孩。

她怀孕了,同时也明白,R是一个滥情且不负责任的人。她不想成为他的负累,生下孩子,独自承担起生活的重担。为了让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她不惜委身一个个有钱的男人。可是她拒绝所有的求婚,只希望有一天能够回到R身边。

不久之后,他们在舞会上重逢,又一次共度良宵。她用桌上的白玫瑰暗示,在内心深处大喊,认出我吧,认出我吧!R在迟疑之后,将几张钞票塞进了她的暖手筒里。

在即将离开人世的时候,这个“陌生女人”对R的唯一要求,是在每年他生日时,买些玫瑰花来插在花瓶里,就像她曾经为他做的那样,悄悄地活在他心里。但可悲的是,直到她在凄凉和痛苦中死去,R也没有想起她究竟是谁。她对他来说,始终是一个陌生的女人。

读到这里,内心怅惘不已。她已经走到了生命的终点,为什么不让他记起她来?不让他知道,那个死去的孩子也是他的孩子?

这就是大师的魅力吧。能写出这么虐心的故事,茨威格得把爱情看得多么清楚、多么透彻!

年少时,我常常将茨威格和奥匈帝国统治下的捷克作家卡夫卡混淆。他们都出生在富裕的犹太人家庭,处于差不多的时代,作品里面也都暗含着一种压抑的人生特质。直到看了两位大师的照片,我才知道,这样无知的错误以后再也不会犯了。

卡夫卡眼睛里有一种明显的忧郁,这与他从小成长的环境有关,暴戾的父亲给了他一个灰色的童年,并且一直影响着他的一生。可是茨威格却不同,他是典型的“富二代”,过着欧洲上层社会的优雅生活,在他的书房里,摆放着贝多芬用过的书桌、收藏着歌德的手稿。

家庭宽松的气氛和修养,使得茨威格可以全心投入写作,他十七岁已在杂志上发表诗歌,20岁出版了第一本诗集,23岁获得博士学位。他与弗洛伊德、罗曼•罗兰都是好朋友,受他们影响,作品直入灵魂深处。

他文笔优美,《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尾声有这样一句话:“现在谁会在你的生日老送你白玫瑰呢?啊,花瓶也将是空的了,我的一缕呼吸,我的心底的一片情分,往昔一年一度萦绕在你的身边,从此也即烟消云散了!”

这根本就是一首充满无限哀伤的情诗!即使没有这篇小说,这样的句子也足以打动每一个人。

很多人在读过这个故事后,都会忍不住想,这世上真的有这样痴情的人吗?我想,一定有。小说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现实中的茨威格就真的收到过两封“陌生女人”的来信,这让他有了创作的灵感。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是茨威格思想转折期的代表作,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他开始反思自己之前的创作。1933年纳粹上台,出身犹太家庭的茨威格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他遭到无情的驱逐,流亡英国。1940年,取得英国国籍的茨威格来到了巴西。他一直相信,巴西是可以令他重生的地方。

精神上饱受苦痛折磨,没能使他停下手中的笔。小说《象棋的故事》、自传《昨日的世界》和《玛利亚•斯图亚特》、《麦哲伦》等一系列传记,在这段时间里陆续完成。

可是,正如小说《焦躁的心》,茨威格是一个焦燥的人,他相信曙光一定会来,却又不堪忍受黎明前的黑暗,他在与“陌生女人”同样的等待中心力交瘁。

1942年2月,他与妻子一起吞下大剂量药物,告别人间。他在遗书中写道:我的母语世界已经沉沦并抛弃了我……而我的精神家园欧洲亦已自取灭亡。

茨威格不是第一个自杀的作家,在以后的时代中,还有许多大师踏上了这条路。我一直觉得,他之所以选择这样了结,是因为在漫长的战争岁月里,发现自己成了一个陌生人。他的书被禁止出版,欧洲文明在战火下变得满目疮痍,祖国遥不可及,再也回不去了。就像他在《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写的那样,女孩一直在寻求R的认可,他也一直在等待故乡的招唤。可是纳粹控制下的奥地利,对犹太人来说与地狱无异,和他还有什么干系?

这很像小说里的最后一句话,“他感觉到一次死亡,感觉到不朽的爱情,一时间他的心里百感交集,他思念起那个看不见的女人,没有实体,充满激情,犹如远方的音乐。”

他注定也是一个陌生人。


微信公众号:jyyx0714欢迎关注


陌生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杭州,杭州
后一篇:今宵别梦寒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