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生的老师

(2016-11-10 07:13:32)
标签:

父亲

亲情

旅行

读书

人生

分类: 随笔

教师节那天,接女儿放学的路上,女儿一本正经地对我说:“妈妈,祝你节日快乐!”我转过头,诧异地望着她说:“可是我不是老师啊!”女儿反驳:“老师说的,今天也是你们的节日,爸爸妈妈是我的第一任老师。”我心里一动,好像有什么触动了心底最柔软的地方,眼眶瞬间被泪水迷蒙。是啊!我已是两个孩子的妈妈,是他们人生路上最重要的老师。

我的启蒙老师细说起来是父亲。小时候,母亲工作的单位很忙,逢年过节都要加班,照顾我的责任便落在了父亲肩上。那时候,父亲的事业正处于上升期,白天上班,黄昏之后便跑去中山路上的夜校自学外语。父亲常说,人生有三件事必不可少,读书、旅行和掌握一门外语。因此,父亲学习之余我也有所收获,很小的时候我便会一些简单的英文对话和单词,父亲一边学一边教,成绩很好,我也在那个时候对语言有了一种懵懵懂懂的热爱。多年以后,当我真的选择英语作为我主修的科目,且在业余时间选修了日语,我才发现,当年父亲为我铺垫的基石,是那么坚实、那么重要。

六岁那年,父亲带我做了第一场人生的长途旅行。从青岛出发,一个月的时间,游遍江南。启程之前很多人说,年少无知的幼童,连记忆力都还未发育完全,且对历史人文一无所知,去江南那等古韵悠长之地,纵然沿途的风景再美,也不过是一场徒劳。父亲不语,带着我踏上南下的列车。每到一座城市,便对我一番讲解,绘声绘色,朝代典故具细。南京的秦淮河、雨花台、蜿蜒悠深的乌衣巷,杭州西湖的苏白二堤和黄昏隐没前浑厚的南屏晚钟,灵隐寺里衣衫褴褛、一把扇儿破的济公佛像,还有京杭大运河,晨曦中阳光刺破天际拨开的淡薄雾霭,宛若缥缈仙境。早春的江南阴冷料峭,我却执拗坐在无锡的太湖边吃雪糕;上海城隍庙里皮薄馅儿满的小笼包,一口下去满口溢香……三十年光阴如流水匆匆而过,六岁时的记忆一直深印在我心里,父亲却在时光的流转中一年年老去。当年立在船头,指着汤汤之水对我讲隋唐二朝往事的那些细碎片段,始终鲜活,我也在多年之后牵着另一个小女孩稚嫩的小手到处行走的时候,终于明白,为什么父亲当年坚持要带着年幼的我出行?因为旅行是最好的教育,世界那么大,行走即读书。

慢慢长大了,与父亲之间好像有了些莫名的距离。我有了属于自己的世界,不愿再做牵他衣襟的小女孩。父亲对我的改变坦然接受,亦有些小小的欣喜。宠爱多年的小女儿,正向着阳光一路奔去。

有一年随父亲去大连出差,在老虎滩人潮涌动的新华书店里,父亲指着大文豪雨果的《悲惨世界》对我说:“这个人很了不起,他的作品都值得一读。”我便问,这书究竟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父亲三言两语讲了个大概,勾起了我的好奇心,却在关键时刻嘎然而止。我不停追问,后来呢?后来呢?父亲淡淡一笑,说:“后来的事我也不记得了,但可以买下这套书再温习一遍。”那时候,一套书厚厚的三本,25块的价格对于工薪家庭来说不是小数目。父亲想都没想就去柜台付了款,沉甸甸的书拎在手上,我恨不得立刻找一个僻静的角落独享书籍的盛宴,异乡斜阳晚照的黄昏将我们的背影镀上了一层金黄。

父亲同样的“伎俩”一再运用,我只好去找他口中那些故事的原版来读。久而久之,我便懂了,父亲其实是用这样的方式培育我对书籍的热爱,我也从此再离不开书。多年以后的高考前夕,十二年寒窗苦读终要有个归属,我却在深夜蒙着头的被窝儿里被父亲抓了个现形。打着手电筒读三毛《撒哈拉的故事》,正看得津津有味。父亲一言未发,夺过书,连同书柜里一众多年积累的心爱之物,一起扔进了垃圾桶。我咬着被子流泪,心却痛得难以呼吸,一连数日郁郁寡欢。高考结束后,父亲递过来一个包裹,旧报纸一层一层摊开,我的书都回来了。

许多年过去了,每每提及这些尘封的往事,我和父亲都忍不住微笑。父亲说,那日扔了书之后,心里果真畅快,但躺在床上辗转反侧又觉得很难心安,读书原本没错,错的是时间。况且,这不是他一直期待的结果吗?我在他的引领下爱上了书,难道又要他亲手扼杀这样的热情吗?想来想去,终于披衣下楼,又跑去垃圾桶拣了回来。

后来我的文章常常见报,父亲心下欢喜。每一篇变成铅字的小文,都是父亲对我了解的一种方式。前些日子发表的新作,题目叫做《孤独的父亲》。父亲戴着花镜,一字一句认真地读,半晌收拢摊在膝上的报纸,眼角却闪动着清澈的光芒。那一刻,我才发现,父亲好像第一次表现出被人洞悉了内心之后的那种了然。他为之耕耘了一辈子的事业,原本就是冷门,近半个世纪的寂寞,父亲表面的泰然,并不能掩饰他心底的怅惘,被我一语中的,父亲感动着这样的理解,亦有些溢于言表的惊讶,惊讶于我早已超出了他想像的成熟,对人生和人性有着如此洞明的解读。

    曾经有一位远方的长辈在与我深交之后对我说,父母对我的教育是成功的。我常想,其实人与人之间除了亲情,还有一种潜在的力量在相互影响。父亲对我的教导,很少说教,都是身体力行,却真正让我的人生受益。当我已行走到某一个可以看清楚自己,也深深懂得未来方向的年纪,我才恍然,我的灵魂和生命一样来自父亲,也传承了父亲。

女儿依偎在我身边,想了想说:“妈妈,其实我还有一句话想对你说——祝你永远年轻漂亮。”我的心像水上初绽的莲花,蓦地晕开了一串涟漪。许多年后,不知眼前这个梳马尾辫的小女孩会用怎样的文字书写着我,而我又将最终留给她些什么?如果可以的话,我也希望成为她一生的老师,就像父亲对我一样,直到今天,还牵引着我在人生的旅途上,一路向前。


微信公众号:jyyx0714欢迎关注


一生的老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生命的回香
后一篇:昭陵六骏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