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像鲑鱼一样旅行

(2016-11-05 10:22:01)
标签:

人生

努力

入殓师

生命

分类: 随笔

不记得是哪一年的事。我坐在南下飞驰的列车上,窗外,一闪而过的城市灯火流丽。星星都到齐了,月亮在淡淡的雾霭中穿行,初秋澄净的夜空,一如深海。

车厢里的电视屏幕上正播放着央视科教频道的纪录片,讲的是鲑鱼。饱满且富有磁性的男中音说:“鲑鱼是一种非常著名的溯河洄游鱼类,它在淡水江河上游的溪河中产卵,产后再回到海洋。幼鱼在淡水中生活两到三年,然后下海,在海中生活一年或数年,直到成熟时再回到原出生地产卵。”

我盯着头顶高悬的小屏幕,心里却忍不住惊叹。早知道鲑鱼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三文鱼,但它还是一条乡恋之鱼却是第一次听说。尽管回家的路悲壮惨烈,要飞跃大瀑布,躲避瀑布边以逸待劳的成群灰熊,逾越堰坝等横在河流中的无数障碍物,只有极强游泳能力的幸运者,才能克服一路上的种种阻隔,回到出生地繁衍后代。但千百年来,鲑鱼明知道未来艰难险阻一路相随,却固守着属于它们的生存法则,我亦因为这小小物种对故乡的眷恋而深深感动。

但那个时候我对鲑鱼的认识和理解只限于此,直到几年后,看了一部叫做《入殓师》的日本电影。大提琴手小林大悟因为乐团解散被迫回到家乡,做了与死人打交道的入殓师,倍受唾弃,连妻子也看不起他。但他从未因此而有过懈怠,用一颗真诚的心,渐渐赢得小镇上人们的尊敬。寒风初起,秋意正浓,小林迷惘地站在桥上,看见水中的鲑鱼努力向上游,它们身边正有同伴的尸体从上游飘下来。小林说:“想想也挺悲哀的啊,为了死而向上游。反正都要死,又何必那么辛苦呢?”在火化场工作了一辈子的老人正好路过,便答道:“是想回去吧,回到出生的故乡。”

镜头一转。老板娘去世了,老人亲手关上棺窗,小声地说:“还会再见面的。”在火化场里,他送走无数的人,对死亡有更深层的理解:“死,也许是一扇门。死并不意味着结束,穿过那里,走向下一站……”

我才恍然,之前老人说的“故乡”,是有寓意的。人从哪里来,就回哪里去,故乡是起点亦是终点。就好像鲑鱼一样,拼命地游,拼命想要回到故乡,是为了在生命起源的地方,迎来新的希望。

后来从书中读到一段奇闻,旧时爱斯基摩人因为食物稀缺,不够养活一家人,祖父母便在家中诞下新生命的时候,携手走向冰雪深处了结自己,以将节省下来的食物留给下一代。这与鲑鱼有几分相似,牺牲了自己,却因为生命得以传承,凄怆中还带着些许欣慰。因此,逝去不是终结,而是超越。

看过一部真实的纪录片,一位当过兵的台湾老人,在暮年时还固守着对旧时战友们的承诺,历经多年不懈地努力,打探到他们在大陆的家乡,将骨灰一一送回故土。主持人问,他已至耄耋之年,为什么还要这样做?老人回答说,因为在不久的将来,他也终将化为一坯黄土,他渴望埋葬于故乡土地的心,多少年来坚如磐石,那些先他而去的战友早已化为深山中的枯骨,又何尝不是?一想到这些,他便停不下来。交待子女,即便有一天,他不在了,他们也要担负起这样的责任,直到将那些老兵的骨灰全部送回大陆。

看到这里,忽然想起鲑鱼,想起《入殓师》。回到生命起点的地方,即使隔着千山万水,人生已老成传说,也要用这样的方式慰藉荒凉岁月。

许多年过去了,我又看过很多遍《入殓师》,每一次看到鲑鱼拼命向上游,都忍不住热泪奔流。我渐渐理解火化场那位老人睿智且充满了人生哲学的话,慢慢开始用平视的角度去体味生命的意义。想到人生在世,不过是绕了一个圈,便对很多事轻易释怀。我们都是一条在人生的河流中畅游的鲑鱼,无从选择降临这个世界,在人间烟火中经历悲欢离合,得意时难免轻飘,逆境中又少不了颓败沮丧。过多陷于人性的泥淖,有时困顿,有时又觉得心力交瘁。鲑鱼一根筋,一辈子只在做“离开”和“归来”两件事,却做得那么义无反顾,不是因为它们愚蠢,是最原始的生存方式决定了这一选择。而我们,明明知道眼前的繁华与冷清都是一场虚无,还在拼命地向上天索得,用快乐不计得失地换取。金钱和名利,付出与得到,其实远没有想像中那般重要。生命难过百,一身皮囊终将尘归尘土归土。

人生不过是一场旅行,鲑鱼一直行走在路上,我们亦沿着生命之旅一路向前。既然活着,就不要辜负了上天的一番美意,毕竟生如夏花一般绚烂,我们终将回到生命起点的地方。


 微信公众号:jyyx0714欢迎关注


像鲑鱼一样旅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历史的起点
后一篇:日本的哀伤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