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活在心中的山水

(2016-10-31 07:53:26)
标签:

富春山居图

赤壁怀古

苏东坡

黄公望

遗憾

分类: 随笔

    国庆长假打算带女儿去杭州,朋友问,你不是已经去过好多次了吗?那里究竟有什么那么吸引你?我说,这一次想顺便去富阳看看。朋友立刻领悟,笑道,是想去看黄公望笔下的富春江吧。

有时候人蛮奇怪的,当你很喜欢一首诗、一幅画、一篇文章,就会很想去看看作者书写的那个地方究竟是什么样子。比如喜欢苏东坡,于是就跟着他诗词里的足迹去诸城一带,旧时称作密州,他在那里做官,中秋节的夜晚遥望弟弟,写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又不厌其烦地去西湖看“苏堤春晓”,想像一代文豪丢下笔墨纸砚,挽着袖子、踩着淤泥,指挥浩大的工程。还有那首“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诗,西湖因为有了苏轼,令人凭白多了几分恋慕。

有趣的是,很多时候诗是一种境界,现实又是另外一番景象。

苏东坡在“乌台诗案”后被贬谪黄州,上任途中经过赤壁,写下《念奴娇•赤壁怀古》。读这首几乎在宋词中排名第一的作品,会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东坡好像不是走在宋朝,而是在三国的混战中与历史人物对话,于是很多人特别跑去赤壁找寻“乱石崩云,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盛况。可是这个赤壁究竟是不是三国里的赤壁,苏东坡也不是很确定,所以他才会说“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但这一点也不影响这首词流传千年,他在他心目中的赤壁领悟到,人无论高贵与低贱,正直还是卑劣,终有一天都会随时间逝去,时间与当下相比,是分量更重的东西。

同样的还有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这幅画自至正七年(1347年)创作至今不断有人去富阳看富春江,试图找到黄公望笔下画的究竟是哪一座山。可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找来找去也找不到。其实黄公望在暮年创作这幅画的时候,并不仅仅描绘了山色江水。想想看,当他经历了童年的出彩、青年的得意,再到中年牢狱的坎坷,决定从此放弃仕途,去山水中安身立命,他其实将很多人生的领悟绘于这幅画中。他在山里云游,累了才会想要回到书斋里画画,他的人生哲学隐藏在这幅画里,山水反而没那么重要了。富春江是他心目中的富春江,由此一来,你又到哪里去找那座山、那座桥和画里出现的七个人?

学者余秋雨先生在《文化苦旅》中写过一篇叫做《阳关雪》的文章,他为唐代诗人王维那首《渭城曲》折服,因而去寻“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里的“阳关”。出发前向下榻宾馆前的一位老者打听,老人家劝他,路又远,也没什么好看的,雪一时下不停,别去受这个苦了。可是他鞠了一躬,转身却钻进了雪里。

我特别能够理解这种心情,当你折服于某个文人的魅力,他诗词里书写的生命风范深深感动了你,你就会千方百计去寻那个地方,任何阻力都只会令你愈挫愈勇。

他走出小小的县城,除了茫茫一片白雪覆盖的沙漠,什么也没有。走了很久,地上有了一些奇怪的凹凸。他蹲下身来仔细观察,确定那是一片坟堆。他很疑惑,这里离县城已经很远,不大可能是城里人的丧葬之地,坟堆被风雪侵蚀,因年岁太久而塌陷,又明显地从未有人祭拜打扫,因此他认为只能有一种理解:这里是古战场。

他内心忽而涌上许多感慨,想像如雨的马蹄,如雷的呐喊,如注的热血和如风一般在历史中逝去的生命。也想像千年前的王维,瞟了一眼渭城客舍窗外青青的柳色,没有哭泣,没有悲叹,只微笑着举起酒壶,对那个已经打点好行囊的朋友说,再来一杯吧,出了这阳关,大概再也找不到可以这样对饮畅谈的好朋友了。

唐代从长安往西去的,多在渭城送别。那位姓元的朋友出了阳关还有没有再回来,我们不得而知,可是这首诗却因此成为千古绝唱。离别多半都会有些伤感,但诗佛就是诗佛,王维还可以这样不露丝毫凌厉,将所有的眷恋和哀伤,化作一杯淡酒。

正像余秋雨先生说的那样,王维之后,西出阳关的文人愈来愈少,唐人那种豁达、洞明和将目光放得很远的生命风范终止在唐朝。历史蔓延至宋代,风花雪月、悲歌哀泣里,也只有陆游、辛弃疾等人在梦里金戈铁马、气壮山河。

读到这里其实已经明白,余秋雨先生走过的这个地方,究竟是不是诗里的“阳关”,他其实并不那么在意,重要的是他在这个风沙漫漶、白雪皑皑的地方找到了他心目中的“阳关”。他看到了荒凉的土墩、飞扬的沙石,以及潮水一般涌起的坟堆。在这千年之前曾经验证过人生旅途和艺术情怀的地方,也看到了诗人的寂寞和历史的苍茫。

时间的关系,我们终没能去富阳。从杭州归来的途中,女儿趴在窗前,望着列车外夕阳西下的天空和一闪而过的田梗村庄,忽然问道,妈妈,没有去看富春江你会不会感到有些遗憾?

我不知道九岁的小女孩是怎样理解“遗憾”的,在这个童真的年纪或许并不知道,生命怎么活都会有遗憾。我说,没有,真的没有。其实有没有到过富阳,有没有看到真正的富春江,对我来说也同样没那么重要。几年前,当我在台湾开放自由行后,第一时间赶到台北故宫,看到那幅画的真迹和末尾黄公望在“跋”中说的“庶使知其成就之难”,我已经对那个地方有了自己的理解。

山水活在心中,又有什么可遗憾的呢?


微信公众号:jyyx0714欢迎关注


活在心中的山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台风天
后一篇:台城访古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