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来无聊,断断续续看了一部肥皂剧。其中有一段讲女主角最近生活不太愉快,先生被派往上海长驻,留下她一个人,既要工作,又要照顾八岁的儿子,日子过得很辛劳。有一天忙里偷闲与朋友聚会,坐在对面的姐妹调侃,你肚量真的够大,也放心把那么优秀的老公放出去。上海那种灯红酒绿的地方,酒吧、夜店、辣妹,到处都是,你一没姿色、二没身材,他不出轨才怪。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女主角从此变得疑神疑鬼,动不动打电话给先生公司的同事问东问西,还时常玩“空降”,带着儿子忽然现身上海滩。鬼鬼祟祟跟在先生背后“查岗”,看他是不是真的有“状况”,搞得他在同事面前很没面子。这样做的后果是,先生觉得自己不被信任,人格受到污辱,久而久之心力交瘁,婚姻真的亮起红灯。这时女主角才认识到,自己没来由的不自信才是感情触礁的根本原因,愈是深爱愈怕失去,精神上患得患失,最终变成捆绑对方的绳索。
故事几经周折,虽然以大团圆终了,却总是让人有些喘不过气来的感觉,忍不住想说,爱一个人真的会爱成这样吗?这样的爱,对对方来说,究竟是幸运还是不幸呢?
很喜欢日本茶道祖师千利休的故事。
有一年秋天,他叫儿子去打扫茶室外的庭院。儿子很认真地扫过之后,跑来说,父亲,庭院已经扫好了。
千利休看了一眼,对儿子说,看起来还没扫好。于是儿子又去打扫半天,回来说,父亲,庭院真的扫好了。
千利休又看了一眼说:“还是没有真正地完成。”儿子无奈,又去打扫,第三次对父亲说,庭院已经扫得一尘不染了,连最小的灰尘也被水冲了三次,石灯笼和树上都清洗过了,苔藓和地衣也披上了一层新的青绿,地上没有留一根树枝和一片叶子,这一次是真的扫好了。
千利休走进院子,用力摇动一棵枫树,火红的枫叶扑簌簌落下,铺满大地,秋天的色彩瞬间在庭院里蔓延开来。他回头对儿子说:“这才是打扫庭院的方法!”
年少时读这个故事,觉得千利休真的很过分。他好像与儿子过不去,鸡蛋里面挑骨头也就算了,还将别人的劳动成果看得一文不值,说重来就重来,说毁掉就毁掉。
长大后,愈发喜欢这个仿佛禅宗公案的故事,渐渐明白,千利休摇动树枝,是在启示,人文与自然的和谐才是环境的最高境界。不打扫的庭院不会美,一尘不染的庭院同样不美。清清净净又落下几片树叶,大自然的生机映现出生命的光彩,才是真正的美。
这大概就是悟道者与一般人的不同之处,他们懂得什么叫做和谐,在人生的路上,无论身处怎样的境地,都能够泰然自若。
很喜欢唐代诗人杜牧一首叫作《山行》的诗:“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只是,我一直不解,为什么他会说“霜叶红于二月花”?秋天的红叶竟然比春日怒放的红花还美,这是不是太过牵强、太过偏执?
千利休的故事给了我很多启发。顺着曲折的小路上得山来,在白云升起的地方住有平凡的人家。杜牧停车留连,因为他爱赏夕阳映照下的枫林,才会觉得经霜后的枫叶红得比二月的春花还鲜艳。霜叶与红花,其实不是一朵花与一片叶子的比较,而是整个秋天的意境,与黄昏、晚霞以及内心世界融合之后的对比,是大自然赋予人心的一种和谐。
所以再看电视剧中的人,忽然发现,与千利休的禅宗故事、杜牧的霜叶红花,竟然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滚滚红尘中,现实世界里同样迷茫困惑的男女大有人在。不经营的感情不会长久,彼此感受不到对方的爱与付出,何来美?而用力太多,将爱发挥到极致又明显超过了该有的限度,慢慢成为一种束缚同样不美。感情最美的状态是和谐,给对方充足的氧气和海阔天空的自由,就像那轻轻飘落的枫叶,与金黄的大地融合在一起,才是秋天最打动人心的色彩。
人生正是如此。年轻的时候要求自己按某种固定的轨迹运转,努力整理生命的庭园,等到行至中年,才慢慢懂得,人生的进程原本就是随缘的,高潮与低谷就像潮汐涌来又退去。适时悠然自在地摇一摇枫树,欣赏大自然赠予的随意的美,其实是对自己的宽容和慈悲。重要的不是面对怎样的时刻与境遇,而是能不能在这样的旅程中随喜且随心。
人与红叶一如,清风即是万里秋。生命像一炉不断延烧的火,旺有旺的热烈,微有微的温存。在热烈与温存之间,能够处之泰然,春绿与秋红,都一样欢喜自在。
微信公众号:jyyx0714欢迎关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