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听说了一个很感人的故事。一对相濡以沫走过了六十年的老夫妻,太太患了绝症,与病魔纠缠两年后终于走到了人生的尽头。弥留之际,老太太握着先生的手,用尽力气说:“我先走了,你要珍重。”老先生拿起枕边的手帕,轻拭太太的眼角,为她抚去最后一滴眼泪,在她耳边微笑着说说:“你要走,我和你一起走。”几天后,老先生在睡梦中安然离世,死因是心肌梗塞。
我不知道这个故事是不是真的,可是真与假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生命里有时候会有这样一种很唯美的深情。
想起《红楼梦》第八回《探宝钗黛玉半含酸》里的一些画面。从少年时代开始读《红楼梦》,已不记得这一回读了多少遍。每个年龄段回来温习,都会有不同的收获。宝玉去探望生病的宝钗,黛玉来了,见他们相谈甚欢,吃起醋来,于是和宝玉斗气。宝玉要喝冷酒,宝钗劝他,说酒性最热,若是喝了冷酒,五脏都要去暖它,很伤身体,宝玉便作罢。此时丫头雪雁来送手炉,黛玉又抓到了机会,说:“谁叫你送来的?难为他。那里就冷死我了。也亏你倒听他的话。我平日和你说的,全当耳旁风,怎么他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些!”
宝玉马上听懂了,黛玉不是骂雪雁,而是在讥讽他。酒足饭饱之后,天色不早,外面还落起了雪。黛玉起身要走,问宝玉:“你走不走?”宝玉微醉,倦眼迷蒙道:“你要走,我同你一起走。”
我一直觉得,这一回生活中的琐碎片段,曹雪芹的笔写出了一种不易察觉的深情。之后宝玉要穿斗篷、戴斗笠,小丫头粗手笨脚,怎么也弄不好。黛玉便说,你过来我帮你。“黛玉用手轻轻拢住束发冠,将笠沿拽在抹额上,将那一朵核桃大的绛绒簪缨扶起,颤巍巍露于笠外。整理已毕,端相了一会,说道:‘好了,披上斗篷罢!’”
年少时读到这里,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只是觉得这两个青春期的男孩女孩很有意思,明明心里都有对方,很在意对方,嘴上却斗来斗去,刚刚还在吵架,要走的时候黛玉还会问一问,你走不走?如今再读,却忽然有所领悟,这句话好像还有更深一层的意思,是两个人的生命要一起走。宝玉是一个至情至性的人,他已经醉了,可是朦朦胧胧还会说,你要走,我同你一起走。
眼前浮现出一幅很动人的画面,黛玉站在炕上,一点一点地为宝玉拢住头发,扶起那个绒球,又戴好束发的紫金冠,然后像看她的作品一样端详半天,这些小小的细节里面,其实暗含着深深的爱意。
蒋勋先生在《说红楼梦》中说,生命里有一些深情的东西不是语言,也不是外人可以听到、看到的东西,而是很小的生活细节,而这些细节小到你不觉察一下就会消失。黛玉和宝玉是前世的缘分,他们是赤霞宫里的神英侍者和灵河畔的绛珠草,来到凡间,又从小一起长大,耳鬓厮磨有一种外人参与不了的亲近。小说最后宝玉娶了宝钗,可是住在他心里的始终是黛玉,因为他们分享了彼此生命里的细节。
这世上,所有彼此相爱的人,恒久帛长的爱,都是因为分享了对方生命里的细节,好的、坏的、快乐的、悲伤的。
有一段时间常读李清照的词,她与丈夫赵明诚志趣相投,很恩爱。互相切磋诗词文章,共同研砥钟鼎碑石,时常有新奇的感悟和发现。后来赵明诚编纂《金石录》,李清照给了他很大的支持和帮助,凭借广博的见识,出众的记忆力,每当赵明诚对材料出处有所遗忘和疑惑时,李清照总能很快说出出处,成为他有力的助手。在爱情的感召下,李清照文思泉涌,一首首佳作纷至沓来,她的诗词创作进入成熟期。可是好景不长,赵明诚一病不起,客死他乡,李清照从此孤身一人。
我一直在想,吟诗诵词,收集名人书画和古董漆器,大概就是李清照和赵明诚生命里的细节吧。这些琐碎的往事,算不上丰功伟绩,却是他们共同拥有的记忆。李清照没有追随赵明诚,她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中坚强地活了下来,可是自此之后,她的词里只有忧伤,再也看不到欢颜,她的心,跟着赵明诚一起走了。
那个目送太太远去的老先生,两年间他大概无数次伏在病榻边,替太太擦拭眼泪。携手走过的六十年,他们一起迎来新的生命、送别双方的亲人、并肩看过初升的太阳,也人生的旅途中经历过许多困顿和挣扎。可是到了要离别的时候,还有那样一种深情,他会微笑着对她说,你要走,我和你一起走。
生命里有几个人可以对你讲这样的话?无论前面的路是坦途还是荆棘,都认定了你,分享你的喜悦、分担你的忧愁,不离不弃、生死相依。枪林弹雨中始终坚守在一起的情侣、《泰坦尼克号》中紧紧相拥沉入北大西洋中央的老人,还有许许多多彼此扶持、“白首不相离”的一心人,即使生命到了尽头,还是你要走,我就和你一起走。
很喜欢一首歌,“心会跟爱一起走,说好不分手。春风都化成秋雨,爱就爱到底。”生命里总会留有一些无法释怀遗憾,如果你找到了对的人,就不要忘了告诉TA,人生的路上,你要走,我和你一起走。天上人间,海角天涯。
微信公众号:jyyx0714 欢迎关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