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去港岛之前,朋友对我说,香港已不是五年前我们到过的那个地方了。港人冷漠,问路很难碰上笑脸,更不必说为你耐心指路了。坦白说,听到这些,心里还是有些忐忑。特别是在“占中”之后,新闻上常有港人对大陆游客的各种争执和偏见。可是,转念一眼,香港回归已经近二十年了,我们的领地,中国人为什么不能去?
到香港的第一天,儿子便断了“炊”,随身携带的奶粉耗尽,只好跑到附近一间连锁超市里采购。在偌大的商场中兜兜转转逛了半天也没找到,于是向一边的服务人员询问。老先生听说后,指着不远处的货架,用半熟的国语对我说:“呐,就在那里。”我向着那个地方走去,没走几步便听他在后面喊:“小姐,这里。”我转身,才发现奶粉就在收银台旁边的柜台里,自己只顾着一路向前,竟错了过去。我急忙道谢,他却摆手说,不谢不谢,原来他担心我们找不到,一直目送我们的背影。
第二天去长洲,渡海至北角搭地铁赶往中环。买了车票,正准备刷卡通过,才发现每一条通道都很窄,婴儿车是无论如何也过不去的。我很奇怪,在香港这种高度文明的城市里,怎么会没有无障碍通道?正疑惑,旁边一位中年妇女迎上来,指着廊柱后面说:“在那里。”听说我们要去中环,她又说:“乘那边的升降机下去,2号站台去坚尼地城,过两站就是中环。”走出很远,她还在背后善意地提醒:“记得是2号喔。”我再一次向她道谢,心里暖暖的。
玩了一天,细雨缠绵的黄昏又回中环,这一次轻车熟路。可是,买票的时候,问题又来了。自助购票机上,怎么也买不到直达红磡的车票。我去地铁站里的服务窗口询问,微胖的工作人员随手摊开一张香港地图,指着下方错综复杂的地铁线路对我说,若要由这里去红磡,要么走出去,到旁边另一处站点搭车,要么只好绕一大圈,转两次车。我点头,转身离开,他又叫住我,从玻璃窗下端将那张地图塞过来,说:“这个给你。”
这样的地图,我其实已经有过一张了,但我还是毫不犹豫收下了他的善意。
有时候,问路是最能够判断一座城市文明程度的方式。你找不找得到目的地,与这世界步履匆匆的过客都没什么关系,可是因为某种平日里积累和沉淀下来的礼貌与教养,他们会停下来,告诉你该往哪里走。
后来去西贡,到酒店楼下搭公车。可是,公车站站牌林立,每一条线路都有十几二十站,在香港人生地不熟,谁知道究竟应该乘哪一条?午后的阳光暖暖的,路边暖亭里三位港人正在聊天,我踌躇半天,决定向他们问路。
我用刚学来的粤语说出目的地,可他们似乎也是一头雾水,犹疑片刻,做了一个“稍等”的手势,转头询问后面的工作人员。那人不会讲国语,抱歉一笑,找来一张便签纸,用工工整整的繁体字写道:“乘3B到志莲,转96A。”我看着掌心里那小小的纸张,忽然觉得,这样的回答,是那么诚恳、那么窝心。
我坐在去往西贡的双层巴士上,窗外是一片老香港繁华拥挤的街道,内心却生出许多感慨,想起盛夏时去日本北海道偶遇的一件小事。那日我们深夜方归,在札幌街头一间小小的面馆里吃宵夜。那拉面美味筋道,实在太棒了。我用日语对老板说:“很好吃,谢谢你。”那个扎雪白围裙、颈上搭一条毛巾的中年男人,听我这样说,很高兴,便问我们从哪里来。我说,中国,他又问,香港?台湾?我摇头,转用英文告诉他,是China。
我一直在想,为什么那个日本人,在听说我们来自中国的时候,会首先想到我们是香港人,不然就是台湾人?可能他也有一种偏见,觉得我对他的拉面所给予的赞美和感谢,是出于礼貌。无论他的食物是不是真的那么美味,在享用对方劳作成果之后,对付出辛劳的主人说一声“谢谢”是一种起码的尊敬,而这样的素质,在他看来,整个中国,只有香港人和台湾人才会有。
想到这里,心里有些难过。为什么中国人出了国门,会受到岐视,会有那么多不公正的待遇?过去我们贫穷、落后、处处挨打,可是如今,到国外血拼、一掷千金的人比比皆是,老外面对如此强大的购买力都瞪大眼睛。但收下你的钱,转过身还是一样看不起你。是因为他们用特别的尺度和方法看待中国人吗?答案有些残忍,却很值得深思,是因为我们在很多程度上不具备被外族尊敬的素质和个人修养。
常常看到网络上一些义愤填膺的文章,不断提醒着国人耻辱的历史,高喊着“抵制日货”。可是,真正的“爱国”是什么?我们总是喜欢抱怨,贫富差距不断拉大、环境污染严重、空气质量每况愈下,内心稍有一点不顺遂,便大骂政府无能,好像所有这些都与自己没什么干系。可是,哪一个人不曾参与过“破坏”?乱丢垃圾、随地吐痰、允许自己的小孩随地大小便,这样的事,谁没有做过呢?你可以坚持不去任何一个曾经与我们敌对过的国家,不买他们的产品,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去做每一件提升个人修养的事。真正的爱国,就是从小小的个体做起。想要被人看得起, 首先要有值得别人尊敬的素质。
写到这里,发现好像有些“跑题”,但却不想停下来。在香港行走的这些天,看到许多事情隐藏在繁华背后的本来面目。内地经济腾飞,许多城市在某种程度上,已超过了港岛。自大陆而来的游客,也不尽是“刘姥姥进大观园”,满眼艳羡。这些年,香港街头会讲国语的人愈来愈多,当随便哪一处酒店、餐馆、大排档里,听说我们自青岛而来,直呼“青岛啤酒!好地方”的时候,心里会有那么一丝荣耀涌上来。港人对内地的了解,虽然还有待提高,但能够促进他们正确认知的,还是我们自己。这世上,所有人的热情与冷漠都不是偶然的。管好自己,每个人都做好份内的事,是最有力的爱国方式,也是对祖国最大的回报。
微信公众号:jyyx0714欢迎关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