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在网络上看到一个十六岁的女孩说:“我的心早死了,是这世界的不完美害死的。”又说,她好想找个地方隐居,不想结婚,却希望有个英俊并和她有同样梦想的男孩在一起。打算好好学欧洲各国的语言,然后像三毛一样到处旅行。没有钱,也不想当有钱人,只想一边旅行一边赚旅费。希望在三十五岁以前死去,因为她要的日子是不为后半生打算的,她无法承受中年后无家可归、无事可做的状态。
看到这里,我倒吸一口凉气,忍不住想要找出旧时写的日记,看看自己在十六岁的时候都在想些什么,是否也是如此这般的年少轻狂?这果然是十六岁的小孩说出来的话,青涩幼稚且带着一丝不食人间烟火的坦然。
但也是可以谅解的,因为年轻,特别有权利做梦。
如今的花季少年,已与我们第一代独生子女那时有了很大不同,物质生活极端丰富,每个小小的脑袋里都充斥着这样那样的小梦想。有些孩子怀抱着远大的理想已在人生的旅途上崭露头角,另有一些,在世俗里渐渐发现,金钱能够带来欲望的满足,远比心灵上的充实更让人期待。但梦想与理想其实是有些差别的,梦想可以天花乱坠,心有多大,梦有多广,即便实现不了,也不悲伤。而理想却是我们一步一个脚印踩出来的坎坷道路。你若要翅膀丰腴、人生饱满,便要踏踏实实地走下去,付出汗水与辛苦,方能换得一个有血有肉的生活。
常常听到身边的“小孩”感慨地说:“哇,好羡慕你们,去商场可以随意买自己喜欢的衣服而不那么在意价格,走得累了跑进星巴克里坐坐,喝喝咖啡、听听音乐,寒暑假还能带孩子到处去旅行,我赚的那点薪水,还不够一趟往返的路费,活着真的好没意思。”
起初,听到这样的话,我常意外,我们不过是有些经历的“过来人”,在社会这个大熔炉里摸爬滚打多年,人生有了些小小的沉淀,相较那些真正的“成功人士”,真是不能同日而语。值得你羡慕的,无非经济上稍显宽裕,心态上更接近随性淡泊。但这些初出茅庐的年轻人,难道不懂,我们也是从那个一无所有的时代走过来的吗?当你还坐在教室里沐浴温暖的阳光,听老师的谆谆教诲,关心某个偶像明星的一举一动,伸手向父母要着零花钱,我们已如现在的你,开始为未来的安逸打拼了。不经一番寒彻骨,哪来梅花扑鼻香?这世上,有谁会随随便便收获?天上不会白白掉下馅儿饼,刚好砸在你的头上。
想起三毛曾讲的一个小故事。有一年她在巴黎,向一位能讲英文的法国老人问路:“请问,由这儿走路到蒙马特区要多久?”那个法国人说:“那你就走呀。”她又问:“请问,由这儿走到圣心大教堂要多久?”那人又说:“那你就走呀。”她再三地问他,得到的回答都一样令人费解。于是三毛叹了口气,看他一眼,转身大步走了。没等她走完五步,听见有声音在喊:“喂,回来回来。”她呆住了,盯住那人看。那个法国人说:“好啊,以你这种走路的速度,从这儿到蒙马特,需要一小时三十分左右。”
为了证实这位指路人的话,三毛那天的步子,就保持着大步走的速度,结果费了两小时二十分。原因是,其间她有五六次的停顿,用来看地图,每次十分钟。
是的,路是自己走出来的。每个人的能力不同,性格和处世的方式各异,所以,选择的道路一定有所差别。
生活其实远比梦想浪漫,目的地的不同,注定人生各有取舍。你羡慕别人穿着漂亮的鞋子,他却妒嫉你有两条健全的腿。三毛一生中走过五十九个国家,大半个地球的旅行,没有人告诉她在面对困惑、欺骗、迷茫和不知该何去何从的时候应该怎么办。但停不下来的脚步还是一样停不下来,追寻理想的心灵也一直行走在路上。如果你已经有了一条想要走下去的路,那你就走呀,就像那位法国老人说的那样,不迈开步子,你又怎么知道自己的步幅有多大,人生的旅程要耗费多少时间?
做梦不是年轻人的专利,但人生若是积累到某一个年纪的厚度,仍然不知道路在哪里,想要的是什么,就真的很对不起自己。常听到有朋友说,以后等我有时间了,我一定静下心来做某件事、读某本书、去某个地方旅行。为什么要等呢?为什么不现在就开始做、开始读,放下所有踏上旅途呢?人生是很无常的,你难道不担心,有一天当你真的可以去做、去读、去旅行的时候,你已经没有了那样的能力吗?你的时间都去了哪里?现在没有时间,以后也很难有,重要的不是有没有,而是想不想有。
再回味那位花季女孩的话,我忍不住微笑起来。不想说这只是一个小孩子脆弱时的怨天尤人,十六岁,也已经不是一味幼稚下去的年纪了。但同样的问题,其实并不新鲜,每一个经历过青春困惑与迷茫的人,可能都有过差不多的想法。不知道在她的人生行走过三十五岁之后,再回头看十六岁时讲过的话,会怎样看待曾经年少的自己?带着笑,或是很沉默?她早已被这世界的不完美害“死”了的心,会不会随着时光的流转又得以重生?
生命的乐趣是靠自己去创造的,做最坏的打算,尽最大的努力,小小挫折是柳暗花明的最好解释。
微信公众号:jyyx0714欢迎关注

加载中,请稍候......